远爷乐道道,本期将聊到《碟中谍5》以歌剧《图兰朵》为核心,通过精妙的视听语言,打造的高潮大戏。
不得不说,从以下这个桥段可以看出,导演麦考利是相当懂音乐,也相当会使用音乐的。
导演为了保证电影的节奏以及视听语言的统一性,对真实发生在维也纳歌剧院舞台上的歌剧《图兰朵》进行了非线性剪切。
影片第30分35秒,Ilsa进入Vienna Opera的画面配上的音乐,用的音乐是展现“图兰朵反悔,向父皇请求不要履行诺言,把自己嫁给陌生人”的情节。但是这里请注意一点,为了突出Ilsa进场时人物形象的展现以及Ethan的同步进入剧院的蒙太奇切换,导演用了很巧妙的心思。
按照逻辑,这段音乐本应该是完完全全的画内声,即歌剧舞台上的声音主导一切。此处唱段在原版歌剧中几乎是从头到尾都有以女高音图兰朵为主的人声,伴以皇帝和众人的劝说唱词。但是,实际上导演从30分35秒开始就把人声给去掉了,或者准确地说,导演是把女高音伴随乐队的第二乐句以纯乐队演奏的方式提前到30分35秒,作为画外声使用了。一直到31分07秒Ethan拉开包厢帘子,舞台上才真实演奏了刚刚这一唱段。也就是说,这半分钟的音乐嫁接其实充当了电影配乐的功能,为歌剧外的剧情设置的,而不是画面内的真实背景声。这样的技巧,观众如果不是边看着歌剧总谱边看电影,一般很难发现。
那么如何分辨呢?导演其实也有提示。从声场效果判断。Ilsa出场的配乐声场是完全录音室感觉,与电影配乐是一致的,属于画外声。而剧院中的音乐混响是真实在音乐厅场景中的,属于画内声。
此外,类似的例子还有31分30秒Ilsa取枪时进行了舞台音乐的跳切剪接。舞台上的物理时间已经和幕后刺杀的时间矛盾,导演强行调快了歌剧进度。之后在打斗场景中,导演又在第二幕结束后倒插了第一幕开场众人的悲壮合唱。随着场景的切换,音乐又回到了第二幕,仿佛一直在等待全剧的高潮——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对舞台剧情如此肢解式的剪辑,说明导演已经完全把舞台音乐当做电影背景音乐来用了。这一切完全是为了幕后阿汤哥和辛迪加间谍打斗场面的顺利进行,以及剧情情绪的逐层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中的好几处片段,当Ethan和Ilsa同时在场时,背景音乐大都配上了《图兰朵》爱情主题。尤其是当Ethan在维也纳剧院发现Ilsa时,电影第32分42秒,舞台上歌剧在上演卡拉夫的表白爱情主题《请在黎明前说出我的名字》,同时也充当了剧中男女主人公情感羁绊的配乐。这是一出画内声在画外使用的经典手法,即用舞台表现的东西来反映剧中人物内心。
点睛之笔:剧院打斗场面的调度以及看总谱杀人的巧妙设计。第38分19秒至38分50秒刺杀行为发生在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同时也是该桥段矛盾冲突的爆发点,剧情的最高潮处。两个个杀手同时埋伏在不同狙击角度,一边看着总谱等待《今夜无人入睡》(点击欣赏原曲)中“vin cero“这句的到来,一边瞄准总统。见下图谱例:
而此时的Ethan无法在毫秒之间同时击杀三名杀手。这个设计在其他电影片段中屡试不爽,屡用屡新。但是每一次只要变换其中某些元素和场景,观众就会十分买账。毕竟剧情由音乐决定,多了一个维度,显得非常高级、智慧。
这里插句题外话,Lane安排这三名杀手狙击总统,一定培训过他们,或者知道他们的古典音乐素养很好,看得懂总谱,背熟《今夜无人入睡》的旋律,还不能背错乐段(因为乐段的相似性)。也就是说特工必须样样精通,反派也得智慧超群。记得日本动画电影《名侦探柯南之战栗的乐谱》中也有类似的设计,是通过演奏家弹奏管风琴上不同键位音符,引起声波振动,带动同一频率的传感器引爆炸弹。
下一期,远爷将通过分析剧情后半段的古典音乐的使用,来进一步阐述,导演和配乐师是如何用音乐暗示剧情,配合台词甚至讲述台词以外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