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一号根据地评吴军硅谷来信。 吴军老师提的意见主要是为了让高中生在脱离高考这个龙门淘沙的局后以一种什么方式为下一个局做铺垫。从男女朋友的情感上,父母家人的情感上。还有对未来自我方向的把握上。并且一样最好能有一份实习工作,提前体会社会常态。这让我联想到以前罗胖有说大学毕业后他是联系家庭条件宽裕的学子不要急于工作,可以先旅游一段时间,然后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一个是高中一个是大学,不知有什么具体区别,也希望观者具体考虑。
20170617KOBE评硅谷来信,今天在留言区看到了一则留言大致是:像高考这样的大考完之后,状态特别好而是还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做事效率也会高很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刚上大学那回,思维敏捷、办事效率特别高。完全不是现在这种临近毕业老奸巨猾、能懒则懒,能拖一天的绝不马上干。当时上高中的时候觉得学校就是个监狱(河北省有个著名的衡水中学,我们学校就是模仿他们),不仅对学习对上课卡的严,而且平时的生活作息也要求是军事化的风格。早上5点多起床,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洗漱完跑到教室上早自习,迟到的话轻则罚站重则停课,一天下来都是如此。一天当中最清闲的时光可能是中午午休的那二十分钟和凌晨到五点的那段时间。三年下来,真的很苦,无数次想离开那个地方,不想再过压抑的生活。我很感激当时的自己,坚持到了最后。严格的要求,让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不断的磨练让我有了不怕苦的精神,在高中毕业后的那段时间里,绝对是心比天高。
我们能承受住多大的磨砺,我们就能展现出多大的能力。真的,我愿意过那种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充满挑战的生活。因为,它能带给我们充实的体会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愿一直做一个自律的人。
20170617KOBE评马徐骏《训练大脑成为更好的决策者》。在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没有决策力的人,但是当我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通过强迫自己去决策和思考,慢慢有了进步,变得像一个决策者了。
马徐骏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对概念:大脑的低区路和高区路。做决策的时侯,低区路像战术,追求立竿见影。高区路像战略,追求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来谋划。
人类天生对长远的规划无感。相比将来能拿到的收益,人们更喜欢现在就能兑现的东西,所以我们习惯用低区路做决策。
但是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要远视而不是短视。通过今天的文章我知道了,做的不同的决策原来是大脑不同的区域里做出来的,就好像我们的力量是从我们身上的肌肉里发出来的一样。既然肌肉可以通过不断的锻炼来调节它的特性(力量、柔韧、协调度)那么大脑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的锻炼,来让其做出决策为我们服务的。
既然人的天性就是喜欢用低区路来做决策,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增强我们利用高区路做长远决策的人。我在这里给出的一个方法就是推迟满足,(有一点感觉自己得出的观点不能和前面的逻辑相一致)。另一个方法是养成让自己长期规划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和自己的天性做斗争而得来的。
20140617丹丹丹评吴军
高中毕业生暑期可以做什么?
告别过去,1.感恩。2.处理好如果存在的感情问题。
重要的是现在,1打工了解社会2做家务培养独立生活能力3游玩了解不同地方风土人情4读书5抓一下英语学习6家长做的,不要再把他们当孩子。
回答问题,我高中毕业后那个夏天主要做的事就是干家务。虽然八O年代高考也很紧张了,但考完后吴军老师说的几点我们是没办法做到,没有合适的书看更不可能去打工和旅游。也没把自己当作一个成年人,离开了父母,如何去和别人打交道,这个本事根本没有。前途感到困惑,失去了生活的目标,现在才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社会。
【201706017 王雅克评郝广才——狼群野放计划】这是一则关于大自然造物玄妙的故事。我看过一套关于修仙的文学作品,虚构的部分姑且不论,但是其中提及的一个道理我是深以为然的,并奉为我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支柱,这个道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勿以己心拟天心。
解释一下,这句话属于道家的体系,不把小我的揣测与度量,当成世界运行的规律。
这句话帮助我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就能给很多事物的认知,下一个方向性的判断——包括今天这个狼的故事,啧啧,人类之所以犯错,不就是因为没有遵循这句话吗?
20170617-唐小糖评万维钢《蜘蛛侠套装》
成功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成功回答的问题。万老师通过系列解读埃里克·巴克尔的《 破除成功学的迷信 》后认为,成功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做出艰难的选择,在这个选择中,最关键的原则,是掌握主动权。
巴克尔说,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共生体套装”,它让你以为自己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但其实你变成了这个力量的奴隶。因为并不是拼命工作就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碌碌无为。有研究者通过对特别成功的人进行访问后,大致得出成功人生的四个维度:幸福(享受)、成就(取胜)、意义(可依靠)、遗产(延伸)。即使是特别成功的人,也不可能在这四个维度得到满分,必须做出选择。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把人分为“挑选者 ”和“选择者 ”,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后者会先问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分析当前选项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他可以做出改变,甚至主动增加新的选项。面对人生的选择,可以是“最大化”,也可以是“满足”。回到成功的四个维度,最好的办法是做个积极主动的“选择者”,以自己为主体调整选项,对某些选项采取“满足”策略。
所以,成功不在于你手里“有”什么,而在于你愿意“付出”什么,或者说是“放弃”什么,在以上的四个维度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成功,而选择的关键在于要主动。
【201706017 王雅克评郝广才——狼群野放计划】这是一则关于大自然造物玄妙的故事。我看过一套关于修仙的文学作品,虚构的部分姑且不论,但是其中提及的一个道理我是深以为然的,并奉为我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支柱,这个道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勿以己心拟天心。
解释一下,这句话属于道家的体系,不把小我的揣测与度量,当成世界运行的规律。
这句话帮助我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就能给很多事物的认知,下一个方向性的判断——包括今天这个狼的故事,啧啧,人类之所以犯错,不就是因为没有遵循这句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