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终身成长》。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
在书中,德韦克教授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mindset)——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会影响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挑战的态度以及对挫折的复原力等,进而影响我们的一生。
1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
宿命论,最终停滞不前
德韦克教授描述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我觉得有点像宿命论者——认为智商是天生的,才华是天赐的、一成不变的。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由智商决定的,而这种差异是无可避免、无法改变的。这是何其消极的想法呀!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急于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他们恰好真的天赋异凛,他们就会表现得非常自负,藐视天赋稍差的人;如果他们仅仅拥有一般的智力和普通的个性,那就会上演一出又一出“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地自我感觉良好。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压根儿不屑也不会去努力。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他们担心万一努力后失败,就再也没有借口掩饰自己的缺点。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害怕挑战。他们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而挑战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担心自己hold不住结果。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输不起且讨厌挫折。他们认为,挫折或是失败,会给自己贴上“loser”的标签,让自己颜面扫地。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总喜欢给失败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他们不会在失败中总结并纠正自己的不足,而是抱着自己可怜的自尊心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一遍遍地麻痹自己“比下有余”。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必须得被人捧着。他们听不得批评,批评会让他们跌入深渊。
正如德韦克教授所说,在固定思维模式者看来,“成功仅仅意味着比他人更有天赋,失败确实会对你作出评判,而努力则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需要的。”
所以,固定思维模式者在舒适区的坑底躺平,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即使天资卓越,最终也只是表现平平。
2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未来充满满无限可能
那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德韦克教授说,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人的潜能是未知的,人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也是无法预知的。我觉得,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眼中,未来充满着无限想象空间。
有趣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把“智商”奉为圭臬,然而,智商测试的发明者,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却是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他当初设计智商测试,也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虽然承认不同的人智商不同,但他同时也相信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智力上的根本改变。
认为智商可以提高,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区别。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对他们而言,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他们清楚且认可努力的重要性,他们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做事,他们认为个人的成功是付出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喜欢主动寻求挑战。在他们看来,挑战越大,成长空间就越大。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可以在挫折和失败中涅槃。他们认为,挫折和失败是一记警钟,可以给人动力,可以让人获得成长和进步。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够遇强则强。他们喜欢把比自己强大的人作为标杆和榜样,以此鞭策、促进自己的成长。
德韦克教授举了很多例证,比如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美国歌手“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等等,这些被我们尊为“天才”的人,都曾经在各自领域内被权威人士判定为缺乏潜力、没有未来。但是,这些人恰恰都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用自己的成长型思维,证明了自己的潜能无限。
正如德韦克教授所说,潜能不就是人们随着时间来提高自身技能的一种能力吗?谁又会知道努力和时间能将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呢?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愿意也敢于为了这不确定性,赌上自己的努力和时间。
3
怎样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step 1. 接受
虽然德韦克教授用了一整本书来厘清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差别,但她也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
所以,在做出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先接受这个事实,正视我们的思维模式基本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产物。
▍step 2. 观察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出来是什么激发出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因为固定型思维趋于自我保护,所以它很有可能是在我们濒临突破舒适区时冒出来。比如害怕失败,害怕被批评,害怕截止日期的到来,或是害怕他人的反对……
▍step 3. 命名
当我们摸清了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规律后,我们不妨给它取个名字,将它人格化。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自己,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并非你的全部,你可以与它分离。
▍step 4. 教育
最后,当下一次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冒出来时,我们要充当一个引导者、教育者,劝它“向善”。比如,告诉它你是怎样计划从挫折中学习并继续前行的,不断地激励它、教导它,让它陪你一起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
正如德韦克博士所说:
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然后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
所以,当我们在谈思维模式的时候,我们是想通过改变既有的思维定式,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文 / 董小梨
图 / Jack Vanzet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