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书读那么多,日子为什么还没过好?
前一段时间,微信群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昔日某名牌高等学府的博士,因为不堪忍受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与妻子隐居乡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般田园生活,后来被昔日的同学发现而曝光于世。
这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本无可厚非。但是看着照片中两个地道淳朴农民夫妇形象,心中还是涌动着一种悲凉,学了那么多知识,生活应该原本过得比这样更好吧?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大学中的学霸,现在过得还不如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海外留学的归子,在家待业的,等等。
书读了那么多,如果生活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心中的理想无法达成,那这书一定读的有问题了。
02 知识只有转变成技能才能成为利器
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也不等于财富。从小到大,灯下苦读的只是知识,知识在没有被使用起来前,是无法带来财富的;在没有用来指导行动时,也是无法增添智慧的。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而技能的培养不足。而知识只有转变成技能才能创造出价值来。比如电路基础学得再好,考分再高,如果设计不出电路,调不通板子,则意义不大。
西方的教育是以教授基础概念为主,基础知识覆盖面比较广但不强调深度,每种知识向更深层面的延伸则是由更高层面的教育来完成,比如硕士,博士教学。因而,西方的教育更注重传授方法,启发学生的思路,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法国,从初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到企事业进行参观和短期实习。大学或高等工程师学院,每年更是要到企业做2到6个月的实习,要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每个实习项目都带着很大的实用性,实际工作中加深了大家对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连接的了解,培养学生将知识直接转化成技能。
由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的实战练习,因而大学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马上就可以进入项目,优秀者直接做项目主管。新毕业生不需要通常的2到3年的磨合期,适应性非常强。
03 情商是知识最大价值转化的保证
人们常说情商大于智商。情商并不是天生的,它也是一个学习,实践和再学习的过程。
西方人素来以自信,幽默和敢于挑战而著称。其实这种品格是情商教育贯彻西方教育始终的结果。
西方的情商教育基本上是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注意孩子的感受,注意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感。慈爱的母亲可以和刚出生的婴儿说上一箩筐的话,高大的爸爸会蹲下来用平视的眼光来和呀呀学语的孩子对话。平等和尊重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全感,造就了日后的勇敢,果决和自信。
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几个人做在一个小桌上,一个小小的手工活,要有几个小朋友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会愉悦的与人合作就是从这小小的制作开始的。
大学教育中每年的实习更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如何与团队沟通,合作,保证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
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寻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才是个人才能得到发挥的最大保证。
04 技能只有练得如火纯清,你才能过得潇洒自如
也许你会说,我的电路学的好,电路板也调的来,实验也做得好,日子过得咋还是马马虎虎。相信大多数人心中都会有很多对现状的不满,或者埋怨领导不重视,或者埋怨同事的排挤,因为大家天生就有把目光向外看的习惯,有问题常常找外因。焦急的渴望成功,太多的想法,让大家失去了凝心静气自我精炼的耐心。
西方人似乎更懂得以慢为快的道理。在国外的同事中,大多数人做事有条不紊,看起来很慢,但精细,最后的结果就是技高一筹。
当你真正修炼到这个水准时,没有人敢藐视你,也没有人敢排挤你,倒是常常要毕恭毕敬的向你请教。所以不是环境不让你优秀,而是你自己的功夫练得不够。
04 知识只有融汇贯通才使用起来游刃有余
我们大多数人,脑子里都装了很多科知识,但是它们都是孤立的一本一本书,一张张考卷。事实上你根本没搞清这些知识是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的?每一门知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如何做到举一而反三?
只有将每一门知识解决的基础概念搞清楚了,才能将各门知识融汇贯通,使用起来游刃有余。这种理念适用于各种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
可是太多的时候,我们的心太急,基础还没打牢,就想奔跑,结果不是跑偏,就是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