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意思是知道满足的人,觉得天宽 地阔,事事都适意;贪得无厌的人,感到 宇宙狭窄,处处不得意。
这句话出自清•曾 国藩《家书•谕纪泽、纪鸿》附《不求》诗: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曾国藩是三个半圣人中继孔子、王阳明、诸葛亮之后的那半个。
曾国藩和三个圣人比较起来,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他当官确实是没问题,官场上有着比较高的地位,也让清王朝更加繁荣,但是归根结底他是一位政客,也有一些缺点,所以不能算是完全的圣人,只能说半个了。
曾国藩不是聪明类型的,所以他推崇“拙”的力量,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学习不懂“技巧”,没什么“捷径”,只按照父亲教的,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读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决不睡觉。
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帮他培养起了超越大多数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也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让他啃下了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科举”这块硬骨头,也让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人生,迎来巨大的飞跃。
打仗上,曾国藩也靠的是笨拙精神。湘军作战,以“结硬寨,打呆仗”闻名。
湘军攻城,不讲究速胜,而是把对方城池围上个一年甚至两年,然后每天的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等到战争结束,城墙外的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
正是用这样的“笨拙”精神,曾国藩率领湘军,战胜了传说中不可战胜的太平天国,为清廷迎来了数年安稳和谐的局面,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像曾公学习,无法胜有法,“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