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我感觉到自己看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从有孩子以来的隔两天看一次,陡然变成了如今要隔三四天看一次。不仅如此,另外正如之前所说的襁褓事多,再加上日日如故的上班规律,所以当暮色浓郁,终于从万般杂琐抽出身的时候,人就非常疲困;纵然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抖擞起精神,可是沉甸甸的困意就像铅一样重的石头,让自己非常渴望进入梦乡。由此很多次有了看书的当天晚上,仅仅看到一半就煞然而止,不得不把带有些点懊悔之意的缺憾放到明早,而后就酣然躺下睡去了。自开春以来,农历不到三月的时候,那一本刊载着英国本土出笼的诗集,只慢慢腾腾地进行了一半;我好如一只蜗牛那样,在榔头杆上一步一挨地爬着。我期待中的迭至下一本的红与黑,按照我目前的速度,在本月是很难与我碰面了。
繁事所冗,日无所暇;我不得不更改之前的日常习惯,在力所能及的可畴的范围里,能尽量多做那就多做。读圣经肯定不能像过去那样每天五篇或七篇,做了变动之后,把这个事务安排在有律可循的祷告日。实际当中即使到了这一天,人也是倦不暇接,和其他日子一样照样无法有足够的精力洑入其中。于是我也不刻板地另自有了他策,就像终日闲暇那样看七篇转变成有司之时的五篇。我不求多多益善,觉得三篇也可以,就像彳亍着总会多赏一会风景那样;既然要细斟慢酌,精益求精地看,我想也可以汲取到与快读截然不同的感受。
其实我所读的英诗也是乱糟糟的,应该如形色匆匆的行客,很难有闲情伫足凝望身边的花园那样;我几乎是怀着白日奔跑而到了晚上并未阑珊的慌乱读的,很容易挈到它的浮光掠影,而无法详究它的全貌。既然这样略无兴致地读下去,并且无法让心与之切切相触,那么凭着理智是不应该读下去的。可是肇始而来养成的习惯,继而铸成的金律,让我心态自然地放弃看下去的打算,我是很难做到的。除非是特殊原因,我俨然隔绝行为与惯例的关系,遵循着我内心被我夯定的圭臬,我才会放弃的。比如同样出自应该的哈代一本小说,未及正文,仅仅就前言对本人思想的介绍,我就断然不想看了。至于本人在我的世界观如何,我是如何对之臧否的,在这里我不愿意说出来,我宁愿像尘土那样深埋在我世界里的石岩下。
人睡的早,那么起来的也就会早。暮春时节,昼夜长短也变了,现在天亮的特别早。不到七点,人就在光风转蕙,春意缭绕中醒了过来。此时我毫无睡意,精神十足,与前夕相比,宛如充沛与干涸的相反意义。我不想再辗转,于是趁着士气大振,我就想把昨个缺憾补回来。其实面对我日愈低迷的士气,我就准备易改之前的习惯,我打算把更时过后的早上当着自己看书的时间。我很有经验地感觉到,人只有在充足的睡眠之后,翌晨醒来,就骤然觉得昨日的喧嚣就像被清扫过后的垃圾一样,没有半点积留下来。此时人的心境就像经历过酷暑,顷刻间立身在飒爽的初秋天气那样,真的是心旷神怡,全无腾腾闹闹的感觉。因此我快然看了一大篇,昨日一位诗人颖下还没有看完的,即一篇较其他全篇来说显得有些鸿篇的。过程肯定是全无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