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王阳明《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2-
说照片
这是江苏的同里古镇,夜幕刚刚降下,华灯便已初上。
映在河里的倒影特别好看。像水彩画。
这些年走南闯北,倒也涉猎了不少江南古镇。譬如:乌镇、同里、周庄、西塘等等。
相较而言,还是比较喜欢同里的:有人气,但也不吵闹。
乌镇虽肃洁,但平常人家的烟火气少了些。西塘市井气倒是足够,但太吵闹了。
-3-
说诗
王阳明的这首诗写初春的景象,诗中“相将十里异阴晴”写出了贵州山区复杂的气候现象。
因此,这是王阳明被贬斥贵州龙场时所作的诗歌。关于阳明被贬斥龙场的事情,《明史》有云: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明史》
说的是阳明得罪了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至贵州龙场当驿丞。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一句说出了阳明心里的苦。挺奇怪的,觉得这句话不该从阳明口中说出来。
阳明后来在贵州龙场得圣人之道,史称“龙场悟道”。关于这点,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有云:
(阳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
阳明早年追随程朱理想,尝试走进“格物致知”的世界,还有阳明格竹子七天无所得,反而大病一场的说法。阳明在被贬到贵州龙场后,心性有所变化,然而他在这片当时的蛮荒之地,却找到了圣人之道。
-4-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