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刚毕业的那小半年,为了完成实习期未做完的项目,我留在广州,那时的我几乎每天都要坐地铁。
在大地初开的清晨,我随着汹涌的人群挤进车厢,听着穿着各异的人们操着各地的方言用或大或小的音量聊着家长里短和天下大事,混合有各式外卖早餐的气味,间或有点不知道什么牌子的香水的味道混进来。这一切信息比手机里设定的三重闹钟更能帮助我醒晨。轰隆的车厢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我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分子。在加班后归家的夜里,地铁里人流稀少,而我身心疲劳。我会缓缓地走上扶梯,穿过通道,听着自己的高跟鞋有气无力地敲打地面,有时候兜里的钥匙或新找换的硬币也会随着脚步叮咚作响,声音清脆,在甬道里回荡。
我有丰富的经验打发呆在车厢里的时间。如果运气好有个座位,我就坐在车厢里看书或者看kindle,就是在那半年里,我养成了包里随时放本书或者kindle的习惯。有时也玩手机。我的手机里没有游戏,在地铁里只用来回复各个社交软件上好友们的留言或者浏览一下常去的几个论坛。如果我没有座位——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我就只能找个角落玩手机了。我总觉得站着还要拿本书来读,多少有点矫情。我从来不用耳机把耳朵堵上,这会给他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暗示,可能会丧失掉潜在的搭讪机会。潜意识里,我随时准备回应别人的搭讪,虽然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很少。多数时候,不用耳机的后果就是能听到不同人的聊天或者讲电话,不得不说,有些还是挺有趣,它们给了我很多闲聊时的谈资和写作时的灵感。
有时想让自己的眼睛远离书本kindle和手机上的文字,我就在车厢里观察来来去去上上下下的乘客。我得承认,女性的性别给了我很多的便利。一个男人在车厢里盯着另一个男人看,往往是挑衅的,至少是不尊重的,而一个女人盯着一个男人看则暗指有些善意的恭维;同样的,一个男人盯着另一个女人看,往往给对方造成不安全感,但一个女人盯着另一个女人看,则会让对方觉得是在打量首饰穿着。即便没仔细读过侦探小说,我也能从个别人的谈吐和衣着上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和职业,甚至情绪和品质。偶尔车厢里没有我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我就转而观察自己。在车窗玻璃若隐若现的反光里打量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表情或是激昂或者麻木,眼睛或是明亮或者疲惫,套装是否合体,衬衣是否有褶皱。这种细致的自我观察常常让我有种被剖离后的陌生感,增加了我对自己的厌恶。
在毕业后的第一个国庆节的夜里,我一个人随性地坐着地铁在城市的地下穿行了两个小时,见到了很多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成为我所热衷的一种娱乐方式。我从家门口的地铁站上地铁,一个多小时后再从那里出来。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我观察匆匆行人,偷听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只言片语地说些他们的生活,我据此脑洞大开来构思小说。本质上讲,这并不是什么太有趣的事儿,但最重要的是,这花不了几块钱。
离开广州之前,我打算隆重地跟广州的地铁告别。具体的计划是在一天内把所有的地铁站都过一遍。很可惜,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走了大概三分之一的站台,房东打电话把我叫回去,他说家里坏掉的热水器应该由我出钱来维修。走出地铁口的时候,我叹了口气。因为我突然发觉,四年半的生活似乎没让我改变什么,依旧烦恼缠身,依旧身无分文;当年我一个人来到广州,现在还是一个人离开。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也许是我多了一点点知识,从而让自己的理想更加务实。——也许,这只是我为自己沦落为现实主义者所找的托辞。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阅读写作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