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雨转晴
最近事情比较多,身体抱恙,却能得到小家伙的关心,甚为满足。
那天要将创口清洗,我发现创口边缘有一些化脓迹象,需要进行消毒。没想到,小家伙二话不说,直接在药盒里面拿出那一瓶双氧水,放到我面前!我看到他的自信、微笑的表情,赶紧用欣赏的态度肯定他的行为,同时也表示先感激。
这是一个很主动的行为,小家伙之前因为左胫前皮肤擦伤了,流血不止;当天晚上,我就用双氧水为他消毒,疼痛应该让他刻骨铭心了吧。但是,我的创口没有血迹啊,估计是在为他消毒的时候,我对他说了,这药水的作用就是杀死细菌的,当时他一边为他消毒,一边哭哭囔囔,原来小家伙是很认真地记住了!
再一次印证了,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学习,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将知识实践于生活中,那么知识就是活的了;一切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印证。
突然想到,有朋友问,现在教孩子那么多知识,会不会让他在2-3年级的时候厌学?
其实,我很理解这样的想法,之前看过相关的文章,大谈特谈孩子在2-3年级的时候厌学的表现,也曾经一度让我焦虑。
我觉得,产生厌学的原因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也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门语言,而在于我们引导孩子的方式上。如果我们是填鸭式的让孩子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孩子会很满足,而且都是新鲜事情,所以,激情也会存在。尤其是在1年级的时候,孩子的表现超前,能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表扬,感觉更是飘飘然。然而,时间久了,孩子的厌学就来了,他会觉得现在不用学都懂了,上课很无聊!
其实,我觉得,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没有在学习中渗入美育,孩子没有发现学习、生活的美,只是机械化的进行学习,无法在生活中找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乐趣。
晚上,与小家伙一起玩角色模拟游戏,我是一只有牙痛、发烧的小熊,小家伙扮演北极熊医生、鳄鱼医生,然后就开始天马行空了。在我的引导下,小家伙慢慢也掌握了一些新的单词,当然,也很有创意。发现,小家伙乐此不疲,玩中学习效率也很高。但是,小家伙的英文词汇量还需要加大,表达仍然不太顺畅(估计与男孩子的语言发育规律有关)。
以下引用冉乃彦教授的《美育教育系列》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写过这样一篇童话:
在夜莺面前觉得羞愧
奥丽雅和丽达,选择了去森林。走啊,走啊。在路上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掏出来袋子里的面包、鸡蛋、黄油,开始吃加餐。
树上落着一只唱歌的夜莺,它美丽的歌声迷住了奥丽雅和丽达。他们俩坐着,不敢动一动,直到它的歌声停了下来。
这时候,奥丽雅把吃剩下的垃圾,扔进了灌木丛。
而丽达则收拾这些垃圾,包起来,放进一个袋子里。
奥丽雅问:“你为什么把这些垃圾收起来?在树林中并没有人看见。”
丽达静静地说:“在夜莺面前我觉得羞愧。”
(冉乃彦译)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用儿童最容易理解的事情和情感,赞颂了美好的感情,让这种美好的情感,更加放大、更加升华,它将始终陪伴着孩子的人生旅程。
这篇童话传递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这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做了不体面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自年长的人,而是来自孩子本人。年长的人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火花。”因此,他十分重视早期通过童话进行教育,认为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美感教育,是能够激发自我教育的道德审美教育。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