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为什么“游击战争”需要上升到战略的问题?
1.主要是由于当时国情决定的,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敌人占地甚广,而兵力不足,在占领的区域留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要地不是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在游击战中不断消灭敌人,壮大自己。从1937年只要4万余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就已经发展成100多万人的队伍了,并创建了很多革命根据地。
二、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1.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
2.何以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的牺牲呢?每一战争都必须支付代价,有时候是极大的代价岂非和“保存自己”相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正确点说是相辅相成的。以为这种牺牲,不但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必要,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暂时“不保存”(牺牲或支付),是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须的。
三、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
1、一切的革命队伍一般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故在保存自己之外,还须加一个发展自己。
主要方针:
1、主动地有计划的执行防御战争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的外线作战。
2、和正规战争争相配合
3、建立根据地
4、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5、向运动战发展
6、正确的指挥关系
收获:
重点收获在指挥关系这章节,无论是战争还是经营企业、家庭、都会涉及到指挥关系的问题,个人则是在团队管理这一块,再次重新理解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理解指挥关系的问题,之前也学习过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权-责-利是管理者最基本的岗位认知。但是不够全面,这次有了新的认识;多了一个视角。
简单来说就说: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明白,基于目前的业务形态、团队情况等因素,我们需要调整基于目前业务的指挥方法,而不是过往的经验或者是生搬硬套的公式。那些是需要锚定的大方向和策略,同时那些小的具体的业务方法是可以放开的。
“战略的集中指挥和战役战斗的分散指挥”。
“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一般的方针集中于上级,具体的行动按照具体的情况实施之,下级有独立自主的权力”。
“越是地区广大,情况复杂,上下级距离很远,这种具体行动就越应加大其独立自主的权限,越应使之多带地方性,多切合地方的情况要求,以便培养下级和地方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应付复杂的环境,发展胜利的游击战争”。
“应该集中的不集中,在上者叫失职,在下者叫专擅,这是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在军事关系上所不许可的。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在上者叫做包办,在下者叫无自动性,这也是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上特别是在游击战争的指挥关系上所不许可的。只有上述的原则,才是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针。
论持久战
收获:
1.这段是有收获的,狠狠的抨击了一些预言家,以及以后碰到预测未来的趋势文章,自是要谨慎的辩证待之。
2.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好,也有可能做不好,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多争取做的好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
3.适当的耐心和等待是必须的。
“一半也是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的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10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的速胜论了。(伟人也是基于实践和事物的发展来进行总结和预判的,无事实根据的判断基本上是胡扯。)
“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在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竞赛。这些特点在战争的过程中将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的东西都是从这里生出来的,这些特点是事实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要素,不残缺片段;是贯彻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和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的承认亡国和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只承认亡国的一个可能性,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我们对于妥协倾向和腐败现象也是承认的,但是我们还看到其他倾向和其他现象,并指出二者之中后者对于前者将逐步地占优势,二者在猛烈的斗争着;并指出后者实现的条件,为克服妥协倾向和转变腐败现象而努力。因此,我们并不是悲观,而悲观的人们则与此相反。
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鬼子”赶出去,但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早具备一日,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战争的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着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强我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的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 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意见起见,描画轮廓的式仍然是需要的。
(注:如果有一个目标,仍然需要为这个目标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可能规划不一定与事实相符合,但为了了解你目标的达成进度和指导,仍然是需要的。)
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是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有步骤地到达彼岸。
政治动员
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其次,不是一次动员就可以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把战争的政治动员,变成经常的运动,这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他取得胜利。
应该指出:战争的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的保存自己,因此,作为消灭敌人之主要手段的进攻是主要的,而作为消灭敌人之辅助手段和作为保存自己之一的一种手段是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
几个大汉打一个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注:很多事情,亦是如此,只不过我们偏好记住那些惊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注:时间不会让你变好,只有你自己可以让你自己变得的更好,哈哈哈)
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物质作为基础,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的现象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
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边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联系。
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没有这一点,是不能把敌人赶过鸭绿江的。军队的使用需要进步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没有这一点,也是不能胜利的。然而军队的基础是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应有的效力。(注:文化、精神之重要性,不亚于兵器与策略)
干部政策
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
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属于“出主意”一类,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属于“用干部”一类,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上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
必须善于爱护干部,爱护的办法是:
第一指导他们,这就是让他们放手工作,使他们敢于负责,同时给与适当的指示。
第二提高他们,这就是给以学习的机会,教育他们,使他们在理论上在工作能力上提供一步。
第三检查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有委托而无检查,及至犯了严重的错误,方才加以注意,不是爱护干部的办法。
第四照顾他们的困难,干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的限度内用心给与照顾。
左倾-激进的,无原则和底线
右倾-保守的,悲观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该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指南。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注:所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总结,应当结合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使用,否则就是盲目的,教条的。)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例如召集边区会议之类。有些则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如果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不要破裂统一战线,但又绝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因此不应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如果解释为,一切服从蒋介石和阎锡山也是错误的。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我们经常听讲“农村包围城市”但也仅仅是停留在知道这句话而已,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并没有深究过。
如果要把几十年来的, 革命经验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全国人民没有充分的动员起来,并且反动派总是反对和摧残这种动员,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90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遗嘱里说:“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共产党人
党的建设的过程,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也同样是有三个阶段的特点的。
第一个阶段是党的幼年时期
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新党员非常之多,但是没有给与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工作经验也不少,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总结起来,党内混入了大批的投机分子,但是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但是没有警觉性。党内涌出了很多的活动分子,但是没有来得及造成党的中坚骨干。党的手里有了一批革命武装,但是不能掌握住。而这些情形,都是由于没有经验,缺乏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就是党的建设的第一阶段。(注:和搭建团队的第一阶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个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的阶段
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由于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的进一步了解,由于我们的干部更多的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更多的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就能够进行了胜利的十年土地革命。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重大进步和重大成功。
第三个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到到全党,使党铁一样的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
那么,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各个阶层中,有些什么阶级有些什么阶层可以充当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力量呢?这就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认清这个革命的动力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基础策略问题。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里,有地主阶级、有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上层部分都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又有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有农民意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在今天中国的广大土地上,还是被统治阶级。
所有这些阶级,它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如何,全依它们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来决定。
所以社会经济的性质,不仅规定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又规定了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有那些特出的优点呢?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帝国主义压迫、资产阶级压迫、封建势力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定和彻底。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极少数的工贼之外,整个阶层都是最革命的。
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
第三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了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自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的观点。我们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这个基本观点。
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作为统治的东西来说,这种社会的政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其经济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而为这种政治和经济的之反映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注:“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在今日,谁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施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就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
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