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的宝爸宝妈们,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宝贝走着走着就摔跤了,那么是把他扶起来呢还是让他自己起来呢?
下面的做法,可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
一、迅速把孩子抱起来,并安慰孩子说:“不痛”
看到孩子摔跤,尤其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宝爸宝妈们、爷爷奶奶们很紧张、心疼,生怕宝贝摔到了或者摔疼了。所以会有很多不少的家长尤其是老人家常用的这种处理方式。
长期采用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缺乏探索。反正摔跤了会有人把我扶起来,所以我只要坐在这里等就好了。
另外,如果孩子摔疼了,大人硬要说不疼,如果经常这样可能孩子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感觉到疼那也是不疼的。
二、把孩子扶起来,并且说“都怪这地板”
用这种方式的可能老人家居多,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责任心,抗挫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很容易找理由,找借口。甚至可能遇到困难就承受不了。
三、坚决不扶,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这种做法可能是孩子父母采用的居多,因为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不想让孩子缺乏独立性,所以为了让孩子更自立,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曾经见到过一家四口行走在街道上,突然年龄最小的摔了一跤,哭的撕心裂肺,爸爸妈妈都不准备去扶,当大一点的姐姐想去扶的时候,也被妈妈阻了。
这种情况,如果孩子是处于安全感建立期,孩子缺乏安全感,将来长大后他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寻求安全感。
正如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运的人确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既然扶也不对,不扶也不对,那该如何呢?
孩子摔跤,到底扶不扶?看四个字----需不需要
我们会发现孩子摔跤后会有两种反应,
一个是他不哭,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稍微等一等,可能他就自己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了,那就没有必要扶了。
另一个反应是孩子会哭,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伸出一只手,让孩子借着父母的手再站起来。然后在问问孩子是否哪里摔疼了。
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也能通过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克服困难。
总结一下:孩子摔跤要不要扶,看孩子需不需要,如果不需要,那就不用扶,如果需要,那就及时给予温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