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接到电话,舅舅和表哥要过来看我们。上午十点多,舅舅和表哥就到了。
表哥把儿子小轩也带上了,小家伙脸蛋冻的红扑扑的。可能见到生人的缘故,坐在沙发上很拘谨。大人们都在聊天,小家伙百无聊赖,自己又不敢乱动。于是把小侄女悄悄拉一旁,和她好生商量,能不能让哥哥玩一下她的“霸王龙”气球。小侄女很懂事,果断把气球送给哥哥。
听舅舅说小家伙爱吃甜的,赶着过年也放宽了规定,今天随便吃。于是小家伙酸奶、奶酪布丁、棒棒糖、水果软糖、饼干、饮料……好吧!我默默地只有羡慕的份上。
听舅舅说,小轩今年一年级,这学期刚从公立学校转到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我一听这么小的孩子就住校,职业病就犯了。一连十万个为什么似的各种询问。
这么小住校可以吗?每周接一次吗?
“老家很多孩子都住校,十天接一次。”
晚上几点放学呢?你这么爱吃糖,晚上可记得要刷牙哦!
“晚上七点放学,回去后有生活老师,一年级的孩子胆子还比较小,晚上回去玩一会儿,九点钟就准时睡觉了。但是生活老师反映,小轩不爱洗脚、也不刷牙……”
成绩怎么样呢?(哎!说好的要做个招人待见的阿姨,一见学生就忘了)
“这次两门都考了100分呢,拿过学校的奖学金……”
聊起孩子,舅舅有些忧心,说老家不少留守孩子低年级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一上到高年级,学会玩手机、翻墙逃学之后,成绩就开始下降了。
但是好现象是老家年轻一辈的父母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了,自己辅导不了,也会给孩子报补习班。
想起一位朋友曾和我聊过老家亲戚的学习状况,也许是环境问题吧,孩子们学习的竞争压力不像城市这么激烈,也没有择校问题。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自然生长,再者老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还停留在知识无用论的阶段。大家互相攀比的是,“你看谁谁,外出打工没几年家里就盖上了小楼房。”
大家看见的、聊的都是没有知识,也能盖楼房、开汽车。所以小姑娘们鲜少喜欢读书,初中还没毕业,就三天两头闹着想外出打工。遇上开明的父母,还能逼着勉强读个高中。遇上识字不多的父母,勉强撑到初中毕业,小姑娘就欢天喜地奔向外面的世界,是谋生活,也是谋理想吧。
时代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还是有不少人觉得知识无用。但是,像我这样知识不算丰富的人,都感受到了知识的神奇,深感知识扩大了我生活的半径和思维的认知。也可以理解为是知识让我学会了从和自己独处,到与自己和谐相处。
这次回家见到了五岁的小侄女,我惊讶地发现她认识了不少字。我在看书时,她一个人拿本故事书竟能读个七七八八。也就是除了个别字不认识,常用字都认得差不多了。
小朋友当然还理解不了识字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竟是那般替她感到开心,因为我知道她的世界不再是一片空白和混沌,不再是我们告诉她的那个世界,她会有自己理解的世界。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每隔一会她便跑来读上一段,跑走,再跑来对着电脑屏幕问我,“你又写了一段吗?”然后就一字一字地开始读……
知识可以转化为财富吗?可以,因为我们见过!
但是我相信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非全然是为了转化为财富,也为了心中那个更为丰富的世界。
ps:“姑姑,你这一篇文章都在写我吗?”
“对啊! 我不仅写你,还要手动为你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