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外来务工人员都会回家过年,有句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而今年春节却不一样了,因为疫情当道,阻断了回乡的路,杭州本地热搜榜最近很火的词就是“留杭过年”。
然而,疫情无情,却也阻挡不了我和读者的沟通交流。
屏幕时代,不需要见面,也能互相沟通交流。把我的想法和观点写在头条,读者留下精美的评论,这就是一种沟通。
那么,什么是沟通呢?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粥左罗就是一个很善于使用沟通的人,他是90后知名公众号“粥左罗”创始人,新媒体运营专家,终身写作践行者,他在《学会写作》一书中是将沟通分为两种,一个是单向沟通,一个是双向沟通。
什么是单向沟通?
比如你的老板给你安排工作,这就是单向沟通,特点如下:
1、传播速度快;
2、传播过程简单;
3、传播准确性差;
4、信息接收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什么是双向沟通?
你与朋友聊天的过程就是双向沟通,特点如下:
1、传播速度慢;
2、传播过程复杂;
3、传播准确较强;
4、双方均有足够的积极性。
然而,写作是典型的单向沟通,但是,我们想和读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想写出一篇好文章该怎么办呢?
《学好写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写作。
如何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去写作,去与读者沟通呢?4个方法告诉你。
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写作不是说教,写作是分享,即便你再专业,读者也有不读的权力。
我们公司的一位测试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但是,经常以质问和命令的口吻与我们开发人员沟通问题,即使出现的问题确实是我们开发的问题,她说话的方式还是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同为公司的员工,大家都是一样的。
我们写作也是一样,虽然我们是作者,我们要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读者为什么读我们的文章,是因为读者觉得你的文章能解决自己的困惑或者问题。
一定要记住,写不写是作者决定的,读不读是读者决定的,我们是站在平等的地位的,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体验感。
目标对象感,聊天的感觉
一篇好文章少不了生动、有趣,比如汪曾祺老先生对食物的描写:田野里的土豆比超市里的有趣得多。
所以文章不能写得像产品说明书,没有对象感,没有聊天感,单纯传递信息,读者不会买账。
写作过程注重调动读者
由于是单向沟通的形式,写作的过程很容易自我迷失。
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你只需多提问:为什么我的文章展现量如此低呢?是因为我的账号领域垂直度低吗?
这样,多提一些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读者看到这些问题之后,产生了共鸣,会在评论区留言,可以说出自己的痛点,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做法,互动起来就不觉得枯燥泛味了。
注重接收的准确而非表达的准确
写作不是自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作者的感受,你认为的表达准确,读者却可能一头雾水。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我这么表达,读者好理解吗?这些说法是不是太学术了?这个概念讲得够通俗吗......
我们尽可能地在文章发布之前,站在读者的角度去阅读一遍,仔细感受一下,是否会有上面的几个问题。
只有让读者先看懂了,他才会觉得好。
总之,如果你身在他乡,响应号召,留在当地过年,不妨抽出时间阅读一下《学好写作》这本书,学会双向沟通,与屏幕的另一面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