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远离家乡,从小都想
高考填报志愿时,终于等到了机会
老妈说,就填安徽的学校吧,离家近
我没干,报的全是北方
其实我内心OS是
等了十几年
终于等到这一天
怎么可能不飞?
但我还是填了一个学校:安徽大学
这是垫底
意味着如果命中注定我走不开
我就认命
要这么绝吗?
是不是太薄情了?
怎么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
是啊,我想爱,但是我爱不上
我无法忍受
一辈子稀里糊涂在一个村庄度过
我无法忍受
活一天是一天的奢侈梦想
我无法忍受
邻里街坊因为蝇头小利吵来吵去
我无法忍受
在一群无知傲慢的人中活一辈子
我无法忍受这些
无数次我在内心抱头呐喊
但表面却要不动声色
因为我,无法改变这些
只有等待 机会
然后逃离
让人心疼的是
这些想法
父母并不知道
然而当我被放飞后
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大一颓废中过去了
大二后
开始醒悟
坐在黑漆漆小树林中
唯一一块被月光照见的石头上
我想起来我来北方要做什么
我要成长
是的,我要成长
柴静说人要像叶子一样
从痛苦的蜷缩中用力舒展
而我不希望做叶子
我想做那根一直往上的藤条
一直往上
直到阳光充足
让我能活下去
光往上爬不行
方向得对
东南西北到底朝哪爬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谁有答案
我来到了新精英
接触到一种全新的理念
还有古典老师身上散发的人的香味
(写到这像是广告软文。。)
三年摸索下来
终于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爬
这时才发现
其实人很容易过着一种自欺欺人的生活
方向其实早就知道
只是不敢承认
或者内心力量不够
无法确认能做到
所以干脆搁置
任其落灰长毛
当一切尘埃落定
我开始回看当初的选择
我不禁问自己
我逃离家乡
是不是意味着我不爱家乡
不爱父母呢?
爱,怎么不爱?
但爱的方式有所不同
爱不只是逢年过节的电话问候
而是有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
有没有在乎他们是否真的幸福
既然爱父母
那么我在逃离什么呢?
以前不知道
当长了点见识后
才知道逃离的是什么
是一种表面风平浪静
暗里风起云涌的关系
所以回看家庭里的矛盾
也发现了家里没解开的症结在哪
父母用着孩子不喜欢的方式
爱着孩子
孩子不知道怎么疼爱父母
就表面顺从
但深层次矛盾
都闭口不谈
或者谈到一半就变尬聊
长期以往,沟通浮于表面
爱你在心口难开
孟金辉在《恋爱的犀牛》里说
如果你爱一个人10分,但却只表达1分
倒不如你爱一个人1分,却能表达10分
中国人表达能力很弱
也没什么表达意识
这个问题不只是父母
放眼开去
哪里都有
尤其是男人
情感表达能力
弱得让人捉急
宁愿憋着抽烟
看着天花板吐圈圈
也不吐露半句心声
有次看着电视
峰哥突然说我不开心
我见是个好兆头
赶紧笑着鼓励
峰哥你现在会表达了
他委屈地瞅了我一眼
更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说
宝 宝 不 开 心
然后转头把脸埋进了枕头
那个场景
让我想到我的小时候
不小心跌倒在地
第一时间不是哭
而是看大人反应
如果大人脸上表情是心疼
就开始哇嘴大哭
如果大人开始瞪眼生气
我就一溜爬起来继续玩
为了保护自己
我们步步为营
除非环境安全
我们才敢放开自己
呈现真实的自己
久而久之
孩子学会了看别人的眼色做事
而自己真正的需求
被无限制地压抑
甚至扭曲
我们担惊受怕
我们背地抱怨
我们按照别人的意愿
过着不喜欢的生活
可是这样真的值得吗?
时间不可倒流
生命不可再来
人生也就这么一次
再怕的事情
最大也大不过命
那为什么不潇洒点
像苏轼一样
遭受再大的贬谪
也要豪放吟诗一首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说烟雨任平生”
之前看费曼的传记时
就被他那种好玩的个性深深吸引
他好奇心特别重
他是无线电修理工
保险柜破译高手
画家
手鼓演奏家
原子弹制造者
甚至也是专栏作家
当然他最重要的标签
还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他有自己的乐趣
专注探索和研究
像个孩子一样
在自己的世界玩得不亦乐乎
不用担心得罪谁
更不会把时间浪费在
无谓的抱怨上
只会我行我素
舍我其谁
千金难买我乐意
但这种“猖狂”背后
不是对自己的娇惯放纵
而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就像叛逆期的孩子
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自己选择的路
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自己做选择
自己承担后果
自己想办法让结果变好
这样才能独立一点
一个独立的人
又怎会过不好这一生呢
后记:
这篇大部分内容是一个多月前写的,是在发出《我不是悲观主义者,因为不够勇敢》之后写的,但当时感觉没写好,就一直放在草稿箱里。写这些内容,总感觉有点“大逆不道”,也不太敢发,还好收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也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让我有勇气今天再分享一些,一起变得更好。
邢彩燕
生涯规划师,“得到”签约作者
喜欢替人排忧解难
致力于用文字呈现思考,呈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