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后一天,我在马来西亚沙巴。
从度假酒店的阳台望出去,可以看到长长的海岸线。
海浪翻滚。时而湍急,时而平缓。
这让我想起过去的2018年。
12个月,365天,既悠长,又倏忽而逝。
悠长的是历经不同风景的内在旅程,倏忽而逝的是许多不同品质的片刻。
有流动,有连结,更有深入的向内探索。
幸好,每段特别的内在旅程,都有文字的记录。
遂决定,攫取8个我在2018的内在体验,谨以8个穿越痛而活明白的“道理”,作别2018。
1.育儿方式是种选择,没有谁对谁错
在育儿生活里,你所做出的每一个应对,每一种决策,都是你当下最真实的呈现,无关是非,没有对错。
你吼了孩子或者打了孩子,你花了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却在心里恨他一万遍,或者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只能把他交给爷爷奶奶……都不是你的错。
最关键的是,你知道这是你的选择。而每一个你对待孩子的方式,背后都隐藏着你的需求——打骂孩子,是因为你累积多时的情绪垃圾需要出口;放弃自己的事业当全职妈妈,是为了满足你维持家庭稳定的安全感;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则是你对追求独立、自由需求的自我负责。
你可以有并且满足自己这些需求吗?当然可以。
重要的是你了解自己的需求,把潜意识的惯性变成清晰的觉察,继而,你才会有,也才能真的做出新的选择。
而当你开始反思和寻找育儿方式的另一种可能,你也只是在满足自己“变得更好”的需求而已。
所以,育儿方式是一种个人选择,没有谁对谁错,更没有谁比谁优越。
这是我在自我成长4年后的了悟。
2.莫以外在的“忙”,掩盖内在的“茫”
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不如说,信息通过手机在控制着我们。
漫无目的的浏览,窥八卦、逛淘宝、玩手游、追宫斗剧……看起来是放松,实则却是以外在的“忙”,掩盖内在的“茫”。
现实中,大部分妈妈们,在繁琐沉闷的育儿生活里,把焦点放在如何为孩子做一餐美食,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汲汲营营筹谋如何把世上最好的都给予孩子,却常常忘记给自己独处的时间。
忘记或者习惯性不给自己独处时间,是妈妈常态之一。
妈妈常态之二,是不知如何在独处的时间,做滋养自己的事。
在有关家庭平衡时间管理主题的沙龙里,每当我问及个人独处时间以及独处时所做之事时,得到妈妈们最多的反馈往往是:极少有独处时间,只有在孩子睡着后,才有机会松懈下来,那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然而,手机里的世界,如酒,只能在某一刻麻醉妈妈们的疲乏,却解不了她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渴。
如果我们无法在独处时创造甘泉的品质,又如何能在与孩子共处时,给他们专注的陪伴?
2018年,发生了多起孩子发生意外时,妈妈在刷手机的事件。我心疼那些注意力在手机里无法抽身的妈妈们,她们的不自觉和无意识,不是因为对孩子的爱不够,而是不知如何首先爱自己。
3.活个明白,一点也“不好玩”
我们常在痛苦时立志:我要活个明白。
然而,活个明白,意味着更大的痛苦将至(至少过程中如此),意味着逃无可逃,意味着你只能老老实实转身面对自己。
那真的,一点也不好玩。
这是我在7月葛吉夫律动课程中的体验。
Jivan是个智慧的导师。他在律动课程中的话很少,说得最多的,是镜子——律动中你所有下意识多余的或者变形的动作,动作里折射的模式,都能在你的现实生活里找到踪迹。
不幸地(也是幸运地),我被Jivan抓了好几次“典型”。
有一次,他看着我的眼睛,对我说:“有时候我有些不确定,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在这里。”
他说得没错,我的确不想在那里。甚至,每一个片刻,我都有想逃离那个片刻的部分。
Jivan还说,大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忙碌,哪怕盲目而无意义,大脑最不愿意的事,就是停下来,安静下来,和身体保持一致。身体在现在,而大脑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
我真切体验了大脑和身体的不一致。当律动进行时,当各种手、脚、头部动作需要调动我全部的注意力去协调时,我依然清清楚楚地看见,那些疯狂而无意义的念头,在我脑海里萦绕。
幸好,课程的末尾,我有了短短片刻“临在”的体验,让我了解——放空安定后的滋味,就是不再“硬着头皮”,就是可以清晰此时此地,我的需要和选择。
以及,我再也无处可逃,为此时此地我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包括,为律动中每一个具体的动作负责,而不是负气抗拒停止动作,或者跟随别人依葫芦画瓢。
这也正是所谓“活个明白”的内涵——再也没有外在的人、事、物,可以嗔怪或者依赖。
4.是你自己决定,放走自己的力量的
你以为已经忘却或是极力不愿记起的情绪,不是不见了,只是埋伏在身体里,成为导引你重复某种模式的达芬奇密码。
这是我在3月宽恕疗愈导师班课程里的体验。
至今,个案末尾,王老师和着背景音乐的的声音依然清晰:“经过很长的岁月,你一直在迷雾里前行。你就这样没有目的地穿行,不断努力地向外抓取。渐渐地,你变得麻木,不敢信任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你只知道唯一一件事,那就是完全忠诚于母亲,甚至,不惜让自己活成她的样子……”
迷雾,如梦魇般的迷雾,究竟,你在里面穿行了多久?究竟,是怎样的魔咒,把你牢牢困在此地?
以至于,你丢失了对自己、对世界的信任,也丢失了属于你的真实力量。
然而,是你自己决定,放走自己的力量的。
因为只有这样,只有这样坚定的盲从,才能证明,那些幼年时无法承受之重,是合理的,是明净无垢的。
那么,你又准备何时,重新看见自己,相信自己,和自己释然一抱呢?
在一次次深入的疗愈里,我渐次了解了那些迷雾从何处升起,我又是如何在迷雾里迷失。
也许,我依然还将在迷雾里穿行许久。
但终究,有一缕阳光正在照进。
终究,有一丝温度正在升腾。
如此,而已。
如此,便好。
5.真实,让爱绝处逢生
在2018年热播剧《延禧攻略》里,我看到一众女子对爱误读,为情所伤的血泪史。
在这血泪里,独有一人始终清醒而自持,既有谋也有勇,既用情亦用心,成为逐爱路上最后的赢家。
她就是女主魏璎珞。在逐爱路上,她做到了90%女人做不到的事。
当魏璎珞长期服用避子汤被发现引得弘历大怒,被诘问是否只是把弘历当成复仇工具时,魏璎珞承认自己决定从圆明园返回紫禁城的初心,就是给皇后报仇,而非对弘历心有所属。
比起掩盖和粉饰,真实,反而更有机会让感情绝处逢生。
聪慧如她,深深了解,宠和爱之间的差别——宠是求来的恩典,而爱却是要走进对方的心,是要有尊重的。
魏璎珞成为最后赢家的真谛,同时也是所谓“爱”的真谛——真正健康的爱和亲密,从来不是以牺牲和控制为底色,而是我做好自己,在爱自己的同时,由心流淌出对你的懂得和关怀,是两个人没有高低、没有负疚,清明而又深刻的连接。
在亲密关系里,角色固化,是尤为致命的一个束缚。
因为,角色遮盖并压抑了角色之下这个人本身的需要、感受和活力,把人物化,让情感荒芜。
而在跳脱角色束缚上,魏璎珞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她虽身在紫禁城,心却是自由的。
她爱,或者不爱,都是她的决定。
6.我从未放下你,正如我从未拾起你
这或许是我所听到,关于关系和界限,最清晰而诗意的描述了——
“我从未放下你,正如我从未拾起你。”
10月,在“懂得自己,懂得关系”个人成长工作坊里,我向Tucker表达了与他互动中,我的感受:“上一次见面,得到你很多关注;这一次课程,却和你零对视。我很失落,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回应我的感受时,Tucker说了这样一句话。
Tucker的回复,让我蓦然清醒,所谓“冰”,所谓“火”,都只不过是我的体验,与对方无关,与事实无关。
真相是,Tucker一直就在那里,以他的无知和好奇对周围的人和细节保持积极关注;他与每一个人的连接,也只是在那片刻发生的连接,下一个片刻,又是全新的开始。
而既然从未曾“拾起”谁,又谈何“放下”谁?
如何创设关系的清晰和深度?或许,在他的一首诗里可以找到答案——
I have no wants,you cannot deny me.
我什么都不想要,你无法拒绝我。
I have no pride ,you cannot embarrass me.
我没有骄傲,你无法使我难堪。
I do not use you as my authority, you cannot insult me.
我不把你当作我的权威,你无法侮辱我。
I do not need your approval, you cannot determine who I am.
我不需要你的认可,你无法决定我是谁。
I have no expectations,you cannot disappoint me.
我没有期待,你无法令我失望。
I have no needs of you ,you cannot coerse me.
我对你没有需要,你无法逼迫我。
I have nothing to lose, you cannot threaten me.
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你无法威胁我。
I’m here voluntarily.
我在这里是出于自愿。
I have no prison.
我没有牢笼。
7.我没那么想你了,而你的温暖还在
在经历了以上许多内在旅程之后,我开始学习带着痛呼吸。
终于,我可以对你说,亲爱的,我没那么想你了,而你曾经给过我的温度,依然还在。
2018年,我被动结束了一段和闺蜜之间的亲密关系。
从劝自己理解到对孤独的恐惧,从怨恨愤怒到悲伤没顶。
有关我和世界,以及我和自己关系的功课,被猛烈勾起。
一度,我以为自己想要的只是一个好好的告别。于是,甚至尝试在个案中“完形”。
然而,我在个案中看到的却是不愿结束,是对过往有人陪伴的美好的紧抓不放。
我以自恨的方式一面恐惧一面攻击自己,也是在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保持与她的连接。
而当我看到这些,终于,我可以舒一口气,可以有更多可能,把自己从受害者的戏码里拖拽而出。
怨恨的背面是真实的想念。
我不再抗拒想念。
也清晰想念背后,属于我的需要。
那就是,找到和这个世界,和更多人群,连接的通道。
8.我愿被世界温柔以待,也愿还以善意
也终于,我可以轻松地对自己说,我愿被世界温柔以待,也愿还以善意。
回忆一件小事。4月底的一天,我摔倒了。摔断了门牙,摔破了上唇。
只休息了半天,我便回到生活正轨,该干嘛还干嘛,组织了两场沙龙,和小伙伴谈笑风生。
沙龙中,一个妈妈一见我就过来拥抱我。她的眼睛亮亮的,手臂有力地紧抱我,传递给我暖暖的温度。她说,知道我摔倒了,很心疼,所以见面就想抱抱我。
这位妈妈之前参加过我的沙龙,那次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其他妈妈探讨交流。我们称不上熟。
但,那一个拥抱,如此自然、真诚而又温暖。
以至于,在过后许久,我一个人乘坐公交车的某刻,想起那一抱的一幕,我突然泪湿。
我想,这就是人与人间亲密连接发生的片刻。我们或许未曾深入对方的生命,但此刻,你如此靠近我。
这样的片刻,也发生在我与其他很多人的互动中。在我这一年以来,越来越打开自己以后。
所以,当我在公交车上,听着歌,迎着风,想起这些相遇时,我热泪盈眶。
我感怀生命如此美好。而我,又何其幸运。
能遇到这么多美好的灵魂。
能被温柔以待。
我开始愿意靠近和信任别人,也愿意靠近和信任自己。
我也开始尝试,在我组建的团体里,传递那些我曾得到的温暖、支持和连接。
感谢2018,让我有了这些珍贵的体验。
敞开,接收;伸手,传递。
我,在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