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的阅读理解考试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考的是孩子们上课的认真和细致度,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课外阅读考的是孩子们能否运用课堂内学到的阅读技巧来理解和解答文章内容与题目。所以,前提是,一定都是老师在上课时涉及过的内容和与教材相贴合的文本素材。
写作上,除了对作品整体结构的要求之外,非常强调细节的写作。不管是写实验、写节日、写人物、写寓言故事、写观察记录……老师的看点无外乎三处:开头!结尾!细节!这三个部分吸引住了老师,基本分数都不会丢(当然写错字、标点符号、乱分段落和跑题这种硬核的扣分项目就真的只能求仔仔们考试时细致、细致、再细致一点了。)
1、实验题的细节:参与实验的人的操作流程、心理变化、失败与成功的对比、主角与配角的互动(语言、肢体、神态等)
2、节日类的细节:节日本身的内容(引用古文或故事)、作者本身节日期间经历的事情
寓言故事类:故事发展中角色之间的互动、情绪的波动于变换、最后点题时的细节。
3、人物类的细节:能够突出这些角色特点的外貌、性格、语言、动作和某件事情的描写
最后就是好词好句好诗的恰当引入也能引起老师的眼前一亮,加分项目无疑了。
总之,3年级开始,老师的要求和批改重点已经出现了变化,在作文中,我反复强调和要求对细节的着重描写,但一放到考试,孩子们为了图快,图能完成题目,就会忽略这一点。希望爸爸妈妈们在家指导孩子完成学校的每周作文时,也要把“细节写作”这个重点提醒孩子。
关于阅读理解,从这次的复习题来看,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粗心。在学校上课学过的《赵州桥》也是完成得坑坑洼洼,看来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过后也会容易遗忘。读这类说明文,相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引导孩子归纳设计的特别之处,通过归纳法来提炼文章核心内容。孩子们在日常阅读中也可以运用归纳法来归纳总结自己看过的故事、听过的新闻和对事情的看法,熟能生巧。
课外阅读我用的是《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相对应是寓言故事这个单元。孩子们的阅读习惯看上去比较潦草,基本就是一目十行过去后就开始答题,但在答题中出现的状况就比较多了:不会写的字、不认识的词、有些在文中就有答案的题还冥思苦想却舍不得多读一次原文……这些本不该出错的地方却错失分数,就在于没有真正的读懂文章。一般拿到文章,快速读三遍,这是必要的;读题的时候也可以第一时间从原文中寻找到答案;不会写的字兴许文章中也存在。
最后就是检查了,每次看到孩子们一完成就交作品,我会反复强调请检查(默读三遍):字词句是否写对了?标点符号别忘了、有没有句子不完整或者漏字漏句的情况?那些地方读起来不顺畅?如果检查到这些问题,请马上修正,因为一旦提交试卷就是最后的定局了。那怕每次都强调不过还是有孩子毛毛躁躁的一写完就上交。
因此,在家里,也希望爸爸妈妈把检查作业这个任务留给孩子自己来做,让他们自己进行检查和确认,最后再交给你签字,还是要培养和磨练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这对今后学科任务越发繁重时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