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课》第一次预习作业的心路历程。
看到群里面好多小伙伴的预习作业已经完成,并提交,后天就截止交作业了,而这时自己还完全没有一点思路,想到这里真是感觉自己心急如焚。所以整整一个下午,除了给打卡点评之外,我把自己捆稳在电脑前,推开了所有的工作和生活杂事,好让自己专心尝试写预习作业!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苦思冥想。反反复复写了删,删了写,写的腰酸臂痛。
作业都完成先从单元分析作起,这是教材分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于是先把孙老师发给我们的图片翻译成文字版的,分享给大家,估计大家也正在忙着写这次作业,希望这个文字版的单元分析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精选了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的诗词。《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这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初步”强调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所选文章情感表达是比较明显的,为学生“初步体会思想感情”提供了支架:《乡下人家》借助泡泡点明抓结尾处关键句来体会课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课后练习点明需理解结尾的关键句,还借助泡泡点明阅读时也需关注并理解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句;《三月桃花水》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交流平台则启发学生比较课文关键语句的表达,梳理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安排了“我的乐园”这一习作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这一习作要求跟本单元语文要素相互联系。从内容看,本单元课文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从表达看,阅读课文时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情感,为习作时如何表达感受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感情”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三篇精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虽然教材作了提示,但还应关联上下文理解其含义。关键语句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能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的语句,都可以是关键语句,教材只是提供了关键语句的一些示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不宜机械地教关键语句的概念,也不宜将个人解读强加于学生,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实践中逐步增进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
第二,要努力丰富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乡村生活和景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熟悉平常,需要注重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会有些陌生,要从平凡的乡村生活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并不容易,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进人文本情境中,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受,使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在引导学生感受的过程中、要有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意识,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也要指导学生尝试“表达感受”。
第三,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很适合积累。教学:时需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朗读、品味、抄写中感受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自觉主动地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经过这两天苦思冥想,终于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感觉自己从以前的无从下手,到今天下午坐在电脑前的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终于理出来了一点思路。似乎终于探寻到了无边的黑暗中一丝黎明的微光!
于是开始慢慢的从教材分析写起,经过一下午的努力,终于算是刚刚把教材分析这部分写好,接下来吃完晚饭就开始写学生分析。通过这次作业,我深知自己的浅薄和不足,况且我本来又是一个有着严重拖延症的人,这次作业对我来说真是一场艰辛的探索之旅。真是万事开头难啊,希望自己能够紧紧的抓住这一丝微光,沿着它慢慢的探索下去,深一脚浅一脚也好,连滚带爬也罢,我都不怕!只希望能够在提交作业规定的时间之内提交上去吧,至少算是让自己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加油亲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