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着吗?

天生人而赋之性,其理可征于人,其道可见于事,非圣人为之言也。

性和道,就好比地图和路,我可以选择风景好的路或快速到达目的地的路,这是性,道就是地图、准则,不论方式方法如何变化,方向、准则不能变。

“天地间有本源大道”,这对于每个人,每个生物都是一样的,例如,每个个体只有一次生死机会,这很公平。每个个体也都必须承担生命中种种成果,后果,结果,有些是意愿选择,有些是无法掌控,只能接受的。

学会承担,是生命一项重要功课。承担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当你选择后,要为自己选择付出代价,代价也不是贬义。

我最近思考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自信,不认同,包括对金钱,对婚姻,对未来的恐惧和拒绝接受。其实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由此想到要抓一个什么让自己安心,所以金钱,婚姻首当其冲。但由于内心深处对自己不自信,所以对于婚姻和金钱的抓取,也很难。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时候,已经远离道。

人不知性之所生,而忘生生之本;不知养性全天,是曰背道。而失本者不足为人,背道者不足为生。

有的人20岁就死了,但70岁才埋。古人早告诉我们了。所以生命的质量和长度无关。“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认为这里是指,若自己已经明白“道”的真义,就算死去,也不会遗憾。

而《中庸》讲的,其中不就包含了对死亡的思考吗?所以这是良性循环,死亡的思考是“道”的一部分。“道”都明白了,还怕死吗?

怕的是,从未活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