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代魏以后,晋武帝司马炎接受将军羊祜(hù)建议,积极准备灭亡吴国,统一中国。
羊祜是司马师的小舅子,从小喜欢读书,知识渊博,很有辨才,谈起话来条理清楚,道理充分,说服力强,有人把他比作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羊祜早就有灭亡东吴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在任荆州都督时,屯兵南夏。南夏是靠近东吴边境的一个城镇。羊祜对东吴军民实行招抚诱降政策,对从东吴过来投降的人,给予奖励,而且来去听便。还对东吴军民采取攻心术,有意识地和东吴军民表示友好,收买吴国的人心,吴人尊称他为“羊公”。
在收买人心的同时,羊祜加紧进行灭吴的军事部署。推荐益州刺史王濬任龙骧将军,在长江上游督造战船,训练水军,准备顺流而下,灭掉东吴。
在一切准备好了以后,羊祜向晋武帝提出了灭吴的建议。他分析说:吴主孙晧荒淫无道,专横残暴,已经失去民心。趁着这样机会去攻打吴国,吴国纵然有长江作天险,也无济于事。灭亡吴国,统一天下就在眼前。晋武帝正准备接受羊祜的建议,不料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发生了动乱,就把出兵东吴的事给耽搁了。羊祜再次上奏,阐明灭吴是大事,完成了灭吴,统一天下,乘胜灭二州轻而易举,但是朝廷上多数人反对,虽然晋武帝赞同羊祜,还是被搁置了起来。
羊祜因无法实现统一事业郁闷而生病,他要求进京,当面对皇帝和文武大臣陈述灭吴计划,着重说:“我这次进京,面见皇上和各位大臣,就是要定谋灭吴,统一天下。”晋武帝见羊祜身患重病,为统一事业操劳的精神非常感动,免去朝见之礼,派中书令张华同他共商灭吴大计。
张华向晋武帝详细报告了羊祜灭吴的谋略,晋帝很高兴,准备派羊祜带病领兵出征。羊祜辞谢说:“消灭东吴,统一国家是我的愿望,但我有病在身,不能带兵。我建议派杜预担任灭吴的统帅。”晋武帝接受建议,拜杜预为平东将军。正当杜预招兵买马,准备粮草时候,羊祜病情恶化,去世了。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杜预率二十多万兵马,分六路进攻吴国。吴主孙晧听说晋军出兵的消息,急忙召集文臣武将商议对策。丞相张悌出谋说:“自古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请陛下分派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抗击晋军主力;派骠骑将军孙歆抵抗夏口等处的晋军;我和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出兵牛渚,接应各路军马。”孙晧按照张悌的意见调兵遣将。为了防备晋军顺长江东下,下令封锁江中险要地方,办法就是锻造许多碗口粗的铁链,横截满面,用来阻挡晋军战船;又造许多一丈多长的尖利铁锥,吊在水下,想用来扎破晋军的船只。
晋军将领王濬很快就探听到了吴军在江中布防消息。用几十只大木筏,把吴军布置的铁锥带走了,为后面的战船扫清了航道。还扎了许多大火把,浇上麻油,用熊熊大火把铁链烧化。王濬冲破吴军的封锁,顺流而下,打下东吴沿江许多城池。
晋军俘虏了孙歆等吴军将领,攻克乐乡。很快逼近东吴重镇江陵,杀了江陵的吴军都督伍延,继续向武昌进军,占领了武昌。
杜预召集各路将领商议进攻吴都建业的计划。有人提出时正黄梅季节,北方士兵难适应,等到冬天再战。杜预指出:“战国时期的燕国大将乐毅,在济西一战获胜后,乘胜追击,很快打败的强大的齐国。现在我们也像当年乐毅的军队那么旺盛,用这样强的兵力去打建业,好像用刀破竹子一样,劈破几节以后,竹子就会迎刃而解,一破到底,再也没有棘手的地方了。”将领们听了杜预的话,认为有道理,决定乘胜去攻建业。杜预的军队向建业的门户秣陵(今江苏江宁县)进发,所向披靡,吴军纷纷投降,真是势如破竹。现在人们常用的“势如破竹”这句成语,就是从杜预进兵建业的故事中引申出来的。
杜预率领晋军攻下秣陵,一直打到建业城下。吴主孙晧在众人强烈要求下,除掉了宠信的奸臣岑昏,却也挽救不回东吴的败局。丞相张悌英勇战死,大将们有的为国捐躯,有的投降晋军,已经没有能够带兵的人了。孙晧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来,中书令胡冲建议,仿效学安乐公刘禅,也就是投降。原来蜀汉皇帝刘禅投降西晋以后,被迁到洛阳居住,只顾个人吃喝玩乐,不再思念蜀国故土,所以被人叫做“乐不思蜀的安乐公”。孙晧听了胡冲的话,低头想了想,觉得想要维持享乐的生活,确实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于是带着东吴的户口册子,领着残留下来的文臣武将向晋军投降。东吴灭亡了。从此,东汉末年以来一百年左右的分裂割据局面宣告结束,国家又重新统一了。
(陪伴营202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