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爸爸通电话,他问我杭州天气怎么样,我说天天都是大太阳,热疯了。爸爸说:我已经忘记被太阳晒是什么样的感觉了!
因为气候的原因,家乡的七八月是雨季。有时候会连下半个多月,一会儿是绵绵细雨,一会儿是大暴雨。
这时候的家乡,正是雨季茶盛产的时候,如遇下雨,茶叶的价格会大打折扣。所以雨季并不是很得人喜爱。
小时候不懂事,不想下地干活。每天采茶到午时,总在心里默念快点下雨。一到午时,就观察山的那头有没有雾,如果有雾,并且是浓雾飘下山,说明快下雨了(不知道原理时什么,总之每次这样就会下雨)。
会兴奋的跟妈妈说,浓雾下山了,快下雨了。我们可以早点回家啦!
不过也是要看情况的,如果是暴雨,就会在茶叶地里歇着,因为暴雨一阵就过去了。如遇绵绵细雨,才会收拾东西回家,绵绵细雨一般都会下很久。
现在回想起来,很后悔。那时候的妈妈估计很无语吧!茶叶可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呢,下雨天茶叶价格打折扣了,要损失好些钱。
在这种雨季天,我也有喜欢到地里去的时候。那是我家里最远的一块地,种植着茶叶、甘蔗、玉米、芒果、桃子、李子、橘子、柿子……等等很多东西。
一到雨季,如果要选择去地里干活,我就会选择这块地。这时候地里有成熟的芒果个玉米,一下雨,我们就会去窝铺(地里盖着的茅草房,用作歇息地)里歇息。
如果遇到下绵绵细雨,妈妈就会给我们煮玉米吃。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总觉得这时候在地里煮出来的玉米格外的好吃,我能吃三个。我的食量每次都会吓到他们。
吃完玉米后,如果到了晌午,会开始做午饭(因为地远,一般每天三点的时候都会在地里随便弄点午饭吃),米饭是家里煮好了用芭蕉叶包好后背去的,虽然会凉,但是因为米饭好吃,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
做午饭其实就是煮菜。下雨时,会去采在甘蔗地里种着的南瓜藤(嫩嫩的地方)来煮。在地里煮的菜一般都不放油。只放点盐和辣椒。
新鲜采摘下来的南瓜藤,加上山上流下来的矿泉水,甜甜的滋味,完全不用放味精,就很鲜,在任何地方都是体会不到的。有点睛之笔的是烧过的干辣椒,放进煮好的南瓜藤汤里,有些辣椒的香味,格外的好吃。
好吃到才吃完三根玉米的我,独自一人,还能再吃下一锅的菜。我常常跟爸妈说,如果以后我挑食不吃饭,在雨季时,带着我来这里,我肯定还能吃很多
念大学后,再也没有体会到这样的滋味了,每次回家都只是在春节的时候,那时的家乡,只有成熟的甘蔗(砍甘蔗也是不错的体验)。
每到七八月份,我都会想起儿时在地里一家人围着菜锅吃饭的样子,说说笑笑,欢乐幸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