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所说的:“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们感受的越多,我们便生活得越久。”
国内目前唯一一位有三个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家吴纯,被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在采访他时,他说,这一切都是贫困之苦,分离之苦开始。
穷能养志,困能养身
吴纯1982年出生,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幼时住在八平米的房子里。父亲在他九岁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的财产,包括家具,全部拿走了。当时的那个家,什么都没有,母亲每天都要一个人做五分工或六份工,洗盘子,去缝纫店扦裤边,缝衣服,扣子,然后去书店做一些杂活,包括去小卖部去做售货员那些工作,每天就只睡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当时母亲那么拼命的去打工,就是为了能够多挣钱,把这个家重新建立起来。吴纯和母亲一天的生活费只有十元,当时,他放完学,直接去食堂打饭,直奔办公室给妈妈送饭。
吴纯4岁就开始学琴,他也没有让母亲失望,从八岁起便多次获得省市钢琴比赛第一。1997年,吴纯参加一个香港回归的钢琴比赛,参赛费,住宿费,机票那些全部加一起,大概要五六千块钱,母亲把所有工资,加上打工的费用,全部凑在一起,还不到五千块钱,只好又找别人接了一两千。结果呢,吴纯由于紧张,发挥失常了,也没有拿到奖。
当时的吴纯害怕极了,也不敢给母亲打电话,本来临走前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拿奖金回来,结果天不遂人愿。母亲由于担心吴纯,就给带队打电话,带队告诉了母亲吴纯这次发挥失常的事情。当时母亲挂完电话,第一个念头就是想亲自到机场来接吴纯,当时从家到机场,打车要120元,对于她来说很难承受,于是她搭公交到离机场最近的站台,看到机场高速的牌子,就走上了机场高速公路。走了几公里以后,环卫工人问她,你知道这里不能走路的吗?你赶快下去,然后母亲绕过围栏走小路,小路都是泥泞的,就这样,母亲走了四五个小时,终于到了机场,当我见到她时非常的惊讶,她边拼命的向我招手,边喊我的名字,说到,妈妈来接你了。
1998年,吴纯收到了卡琳娜·波波娃教授的通知,前往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深造。他带着家里的所有积蓄,刚好够交学费和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在乌克兰的日子,他也开始边学习边打工,减轻妈妈的负担。他与妈妈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写信。但他与母亲的心里永远就差一个主题——想念。因为吴纯知道这是一个不能触碰的地方,一旦碰触,就很难把自己再拉回来,因为他没有退路,他必须完成学业再回到妈妈的身边,用他的所学给妈妈一个幸福的生活。
当吴纯回想以前的经历,当问及苦难对他最大的馈赠是什么时?他回答是一种坚毅,沉着,从容。
是啊!人生百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