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爱与智慧传递
❤阅读,是灯火,点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阅读,是疫情后的春天,为孩子绽放无限舞台
2020年4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阅读月,今年我们阅读节的主题是:阅读,跨越空间。窗外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可老师和孩子们还需要隔离在家,阅读可以带领我们去到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所以,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绘本、书本一起来阅读吧❤
“童诗和作文中,有座彩虹桥。”——大猫
本周信宜名师公开课共进行了五场讲座,老师们分别从《如何让孩子相信,内心的世界比宇宙更广阔》、《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孩子爱上写作,从儿童诗开始》、《绘本的“身体”阅读——发现绘本里的经验连接》以及《怎么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讲座选题娓娓道来地给我们进行了一场场别开生面地线上语言教学培训。
其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大猫老师的《孩子爱上是写作,从儿童诗开始》,大猫老师的讲座一共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孩子认识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第二部分是儿童诗可以怎样助力写作。儿童诗其实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很少接触的内容,虽然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孩子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诗歌内容或者是动作,但是大部分地创编都是围绕着教学内容来进行的,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的,但是从儿童诗的字面意思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欣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从字面意思来看,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学不难发现,我们所接触到的儿童诗,大多是前者,也就是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但是从儿童自身成长来看,我们通过“儿童诗”的形式其实更多地是想培养儿童记录生活,感知诗歌体裁韵律美的特点,因此如何引导儿童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并运用诗歌记录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1、抒情诗:4岁的于梦凡小朋友创作的儿童诗《礼物》就是一个典型地抒情诗,在教学技巧上,大猫老师的“留白”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礼物》这首儿童诗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两个一问一答,分别是:“爸爸给了妈妈一个小礼物,是吻;妈妈给了爸爸一个大礼物,是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大猫老师把“我”用横线表示,引导孩子自己去猜测“妈妈给爸爸的这个‘大’礼物是什么呀?”,增添了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也能够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充足,他们对于“猜测”是十分喜爱地,在猜测的过程中,不同的答案也能够洞悉孩子不同的心理,使得儿童诗的讲述更加富有童趣,孩子也能够深入地体会到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叙事诗:大猫老师以5岁小朋友陈皮皮写的儿童诗《屁》作为第一个小案例,以生动有趣地孩童口吻,讲述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天空吃多了,‘咚’的一声,放了一个响屁”,拟声词的运用是那么的准确且富有童趣,把“雷”比作是天空的屁,想象力十分丰富,稚嫩的儿童诗语言让孩子的形象更加鲜明,这就是孩子对于生活中新奇事物的简单表征形式,传达出孩子有趣的情致,我们大人看到这篇儿童诗也不禁能够在眼前清晰地浮现一个孩子捂着嘴巴笑的场景,这就是儿童诗的魅力。
大猫老师在给我们讲述柴田丰老奶奶99岁还在出版诗集的时候,以一首《老电扇》简单地描述生活中的琐碎美好,从一首简单的诗歌渗透人生时光飞逝,这种简单的美好非常地吸引我,培训结束后,我就上网去搜了柴田丰老奶奶的生平事迹:柴田丰不仅是年届百岁的长寿老人,还是诗歌届的“后起之秀”,她对生活依然充满激情,她在诗歌中写道:“就算九十岁,也要恋爱呀”。共出版了两本诗集《别灰心》和《百岁》,其中《别灰心》中收录的诗歌是表达对关心、照料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看着看着,竟然有一些泪目,《别灰心》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即将要失去的生命的珍惜,一个人寂寞得生活了20年,并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同龄人去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躯一天天萎缩,她知道自己也会在某天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可是,都快100岁的她,依旧每天在心里对自己说:别灰心!
《别灰心》
喂说什么不幸
有什么好叹气的呢
阳光和微风
从不曾有过偏心
每个人
都可以平等地做梦
我也有过
伤心的事情
但活着真开心
你也别灰心
大猫老师分享的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透明男孩》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儿童诗,类似于绘本故事《点》,所要传达给孩子的教育内涵是那么地一致,《透明男孩》先通过给儿童展示一个空白画框,引导孩子去思考、感悟和探究,然后慢慢展开讲述,了解到是怎样的一个“透明男孩”,都经历了哪些事情,“透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讲述创编自己的“透明”小诗歌、小故事,仅仅从一个“空白的画框”导入的儿童诗,是那么地美好,让人有跃跃欲试想要表达和创作的想法,我相信,孩子也一定有强烈地表达欲望,将自己内心的小世界,通过“透明”的画框传递表达出来。
2020伊始,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长大》,在《长大》里,用这个细腻的洞察,作为内容上的串联,让人记忆深刻,令人陷入沉思。在中国很多孩子的命运和高考相关,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许多作文题目里有这样一句话: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也和大猫老师的儿童诗有了很大的关联,由于“考试没用”“生活没用”,很多家长、教师便不会引导孩子去接触“儿童诗”,反而会失去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感受生活,用童趣稚嫩的语言表征生活的机会。诗歌有很多意义,它承载着很多。而放在偏远地区,它有着一个很小的作用,但非常非常重要。很喜欢里面的留守儿童写给在外务工的母亲的诗歌《孩子》,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大家。
《孩子》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我我是母亲的孩子
2020年的假期,真的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静心学习,潜心研究,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无论是读书沙龙、观影评析交流、疫情防控培训、卫生保健培训、开学演练培训等的顺利开展,还是线上课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录制与分享,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十分感触于教师们劲往一处使、碰撞集体教育智慧的火花,共同为设计以一堂好的线上教育资源的努力与认真,互相分享自己在使用教学媒体的心得与技能技巧,在帮助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能够真心地起到团结协作的带动作用,积极主动地和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学相长,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是我十分受益的,也会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种投入更多的热情,不断鞭策自身。
这周,我尝试制作了幼儿园4月阅读节的图片视频资源,从最初的各班级图片收集、分班级汇总整理、到插入图片,整合音频,设置转场特效、编辑动画等步骤,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一个新的尝试,也很感谢给我提供技术指导的老师,每一次的学习都会给自身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虽然学习探索的过程可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的时候刚刚制作好的内容,下一步却不小心误删,就要再从头制作,但是我始终相信“好事多磨”,我很感谢探索的过程让我成长,让我不断地去研究、去尝试,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总要在尝试中不断地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