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还是少:闲话手机
一个现代人,可以有多少种方式和另外一个人联系?
答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见面聊;B打电话;C发信息;D利用网络使用互动社交软件(请自行脑补);E写信;F托人带话。
以前这些工作都是单独做的。仅就利用互联网使用互动社交软件,也至少可以列出十来种途径来。似乎,我们有一万种方式找到对方,A不行就换B,再不行还有C、D、E、F以及我们绝少用到的G呢。不怕不怕,哪怕你到海角天涯,我也可以找到你。
然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开了个头儿,让人把除了A之外的所有功能整合到一部设备上。再见了,座机。再见了,电脑。再见了,纸笔。我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这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科技改变生活。真美好啊!
然后,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手机丢了(坏了)或者对方的手机丢了(坏了)。于是,悲剧了!不仅打电话发信息各种平日里高大上的社交软件歇菜,就连你想写封信、想动身去找人,都发现没有地址。呆呆坐在那里,完全束手无策。那些平日里慢慢的自信,都随着那个丢了坏了的玻璃脸的塑料块儿消失了。平日里你多么沾沾自喜省钱了省事了不用打电话浪费话费也不用写信麻烦,这会儿你就会多么沮丧多么狼狈多么懊恼悔不当初。更糟糕的时候是,你会绝望的发现,连对方的电话号码你都记不清楚了,更不要提那些复杂的社交软件号。那个人,那个曾经无比熟悉似乎就在你身边的人,就因为一部手机,而凭空从你的世界里蒸发了。
这个时候,我敢打赌大多数人最先做、最常做的事一定是:打电话。OK,回到手机被发明出来的最初功能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理解,其实那些千万个花哨的功能,远不如听到对方的声音重要。
打电话有多重要?你看,老板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总会气急败坏的说:“打电话问问咋回事儿!”很多人在社交软件登陆号被盗的时候,总是会说:“如果遭遇到借钱啥的,请打电话确认。”还比如说,寻人(物)启事里总会留下电话而非某些个社交软件号。又比如,我们在遇到心仪的异性时,总会蠢蠢欲动的索要对方的电话(有时候可能曲线救国,但最终还是奔着电话去的)。因为,打电话可以确保随时随地找到对方,打电话可以确保较为准确的判断他(她)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打电话可以尽可能的消除时间差达到沟通的目的,打电话可以直观的听到对方的声音和气息。这些,都是各种网络社交软件所不具备的(视频聊天和网络电话本质上是电话功能的延伸,但几乎没有人在上述情况下考虑尝试这两种方式)。
于是又回到那个问题:一个现代人,可以有多少种方式和另外一个人联系?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一部能打通电话的智能手机,重复,一定要能打通电话。
由此也衍生一个很好玩的问题:人们关系的疏密程度,究竟取决于社交软件的互动活跃度,还是电话的活跃度?
好基友或许不会你发图片我点赞你说无聊我说扯淡。但真的有事,最先过来的一定是一个急乎乎的电话:“你特么的怎么了?”
两口子或许常会晒个甜图秀恩爱卖萌发嗲表姿态,但真的有事,最先表现出征兆的一定是打电话时出现异常。
上下级可能社交软件没有什么交集,但一样朝九晚五耳提面命,安排工作时对着电话吼:“你特么的等着瞧,你特么的看着办!”
屌丝追女神一天发N个表情啰嗦N句天寒加衣到点吃饭就指望女神偶尔能回一句“呵呵”“洗澡去了”“困了”或者咧着嘴熬到半夜都激动的睡不着,然后好基友过来一问,指着鼻子就骂:“人家连你的电话都不接,你还自以为是个蛋!”
然后,在某一天,你会发现无论白天各种网络社交软件上滴滴叮咚怎么热闹,晚上翻着电话号码不知道该打给谁,才是这世界最痛苦的孤单。
多还是少?取决于你的手机,还是取决于你的内心,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