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连环画《西游记》分册《车迟斗法》,其中有一句“原来是破烂一口钟”,连环画的图文都是相互关联的,可是我在图上却总是找不到“钟”,心里很是困惑。
后来学《古代汉语》,才知道那里的钟指的是衣服。
读古文,有时候自己以为读懂了,却很可能是按现代汉语来理解的,并非原来表达的意思。
比如古代的“信”和“书”。在汉朝之前,写信说“作书”或“修书”,而不说“写信”。当时信就叫“书”,带信的人才叫“信”,如带信的使臣叫“信使”。 例如,《世说新语·雅量》谢安正与人下围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到了,谢安看了后表现得很平静,原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这里的“信”是指人,信使,后边的“书”才是指信,“竟”是“完毕”的意思。
杜甫的《泊岳阳城下》中有一句“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好像说岳阳城不高,才百层。但唐朝时的“仅”和现在的意思相反,现在的“仅”是说少,唐朝则表示多,有“差不多达到”的意思。
又比如另一个成语“差强人意”,很多人理解为令人不满意,而正确的意思恰恰相反,表示“大致还是令人满意”。“差”义为“略为”,而不是“不好、坏、欠缺”;“强”义为“振奋”,而不是勉强;“人意”义为“人的意志”,而不是“人的意愿”。
还有一些诗词句子被理解错了。例如,我看到短视频中有人讲“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还真把它当作妇人拒绝男子的求婚来讲。其实这是男人写给男人的,是唐代诗人张籍用一首《节妇吟》来婉拒让他做官的邀请的。
现代人都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称颂老师的奉献精神的,而其本来意思是写爱情的。
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有“佳人重约还轻别”“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句,看起来是情诗,其实,这是写给与他一样力主抗金,志同道合的陈亮的。后来二人还就此一别诗词往来相和多首。
古人常借情爱来抒发政治抱负。了解作品背景和古人的表现手法很重要。正如王力先生讲的,学古代汉语要有历史观。
以上这样的例子多多,不一而足。〔文/罗名旨 作者为媒体编辑,运作“编辑校对”公众号(editor-CN)等〕
4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