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照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进行着个人物品整理大狂欢。摒弃之前“按房间”收拾的思路,第一次“按物品”进行整理。这样,在处理每一类物品的时候,才惊诧发现哇靠自己有这么多东西啊,而按心动与否整理后,又发现哇靠原来我竟不喜欢和不需要这些!每每结束一个类别的整理,都像刷新了三观一样fresh。
所以,在整理完家里的书之后,自己眼中原本以为的那个“爱读书的人”一下显了原型。捡了一多半不心动的之后,剩下56本专业相关的和67本纯爱读的书。合计123本。而且,这其中还有至少20本我打算在利用完之后也就让它们离开自己了。也就是说,萦绕自己生活中的书本只有100本左右。这其中,纯爱读的书里面,90%都是没读完,这里面1/3还没翻开过,1/3一半也没读到。。。更不要提那些扔掉的书里,除了别人送的本来就不感兴趣的之外,甚至也有自己买的时候都以为会“很想读”,而最后也没能翻开的。
我想抓住这次机会看看自己从主动性方面来看,到底是有着怎样的读书癖好。
于是又观察扔掉的书里:学外语的图书有10%,旅游攻略和各地特色介绍10%,鸡汤文10%,不喜欢的和看过不想再翻的小说三分之一,旧课本10%,旧杂志10%。真正看完觉得都吸收了可以扔了的也就不到10%。
这样一统计,惊讶的发现,自己虽然看上去拥有一个庞大的书房,可吸收的内容却是少的可怜,只占所拥有书籍数量的10%-20%。这真是教人沮丧不已。原来,我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欸,只是看上去像而已。。。
所以,以后再冲动买书的时候,需要借鉴这次整理的思考来判断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一本纸质书在家里。买的前提就是,“会不会常常需要拿出来看下”。现执行以下步骤:
(1)十分想看一本书的时候,先去网上查有无电子版。下载好用的文件,尝试是否能够看得下去。如果中奖有全文扫描版,那就不需要买书啦。
(2)经过上一步,如果网上无全文,看完试读或介绍心更痒了,巴不得马上就看到下面的部分。那就就此放下执念,休息一周。一周之后如果还想着这事儿,就值得买纸质书。
(3)书到了,一定要安排时间读。而且要安排在紧凑的时间读完。如果实在读不完,也没关系,就置换书架上一本现成的纸质书。秉承“进一本、出一本”的原则。把自己已拥有的分享出去。
考虑这样做的话,至少能保证尽量“物尽其用”,当然,这只适用于【非个人图书馆建设爱好者】。因为个人的理念中,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存”的。不读的话,仅仅存着也就失去了书籍自身的使用价值,是资源浪费,不如直接分享出去。如果真的选错了书,觉得自己接下来无论如何也是看不下去看不完的话,早早与它告别,找个好人家赠了都是一段美好的缘分。
一收拾完,终于了解了自己到底有哪些书,有多少书。最新买的是专业相关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说起来特惭愧,这个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我竟然从未读到过第二章以后。现在要狠狠补课了。当然,分析自己的兴趣类图书里最频繁翻看的就是各种诗集了。为了写一首好词,我还在不断努力。等将本子、小件、纪念品和其他物品全部断舍离一遍之后,我会把这些书都摆在外面,以便天天提醒自己,还有这么些自己唾手可得就能汲取的心动知识。
最后,福利也是有的。就是图片里的书,还有图片外100多期《城市画报》出手。如果评论里你要,我心情又好,就赠了。当然,不包邮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