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第17天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是我昨晚给小伙伴讲完“组合创新”模型Mini课的感受。
原以为模仿李云龙老师(混沌大学领教)的讲法是最保险的,但从大家的反馈来看,我这个模仿并不得法。
这正验证了齐白石老先生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自己没学到精髓,模仿的是表象却没有灵魂。
分享前,我对自己是自信满满;分享后,我变成了“看组合创新不是组合创新”。
虽然一度被打击到怀疑人生,但是我经过复盘反思后,认为自己的收获还是很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找到了“组合创新”模型的正确拆解角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正体现了我的学习观。
在这种学习观的驱动下,我选择了走多输出的学习路线:“在输出中发现问题,并去做出修正”。
像这次为了准备分享,自己重新温习了“组合创新”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解决了存在已久的一个疑虑。
之前,助教张斌大哥曾提到过,很多人以为“组合创新”这个模型很简单,但真正要拆解旧要素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拆。
我对此也是疑虑已久,总觉得自己之前的拆解是蒙对的。
不过,这次在重新温习“组合创新”的时候,我从李云龙老师的相关分享中找到了答案:找到本质的“一”,以“一”为始去拆解旧要素并进行组合。
听他这么一说,自己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找到了正确的拆解角度。
在我看来,这就是输出的好处。为了输出,你会去温习,会去想方法搞懂之前不是很理解的内容。
二、借助反馈,修补不足
昨晚分享之后,我得到了大家的很多反馈。
像Jasimine一针见血指出我的分享不够结构化,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自己分享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反省了一下,确实有些内容讲得比较绕,听起来比较发散。
接下来的输出,我会特别注意改进这个问题。
除了结构化的问题,昨晚Jasimine和德哥还指出了一个大问题,他们说我分享的模型更像是在讲“单一要素”,而不是“组合创新”。
自己对这点很疑惑,由此产生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组合创新不是组合创新”的感觉。
到现在,我也不确定谁是对的,需要之后再仔细研究一下这两个模型。
不过,这倒提醒了自己一点:“使用模型时,尽量不讲容易使听众产生分歧的内容”。
如果能改进上面两点,我相信自己之后的分享可以做得更好。
期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那一天快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