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聚会中除了开心的压岁钱,小朋友总是逃避不了一个问题,期末考试考了几分?
对于上小学的学生来说,考100分好像才是交了一张合格的答卷。一位表姐在交谈中无奈地说着孩子今年竟然没有一科考了满分,眼里满是失望,仔细一问语文考了98数学考了99,其余也是95分以上,也是很不错的成绩。
回忆小时候,我也很少考过满分,但是却几乎没有父母责备没考好的印象。妈妈读书时候成绩不好,她的思维方式认为我即使学习差也是遗传了她,如果我能学习好,那就是人生莫大的惊喜。
妈妈虽然没有学习过阿德勒的心理学,但是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却是做到了“分离课题”,把我的学习看作是我自己的“课题”。因为工作原因,小时候身边不乏很多不参与孩子学习的家长,有的孩子努力考上了大学,有的中途辍学打工。家长喜欢把命运的结果归于运气,而事实上在于孩子有没有完成好自己的“课题”,每一个结局似乎都是环环相扣设定好的。
假如说你对孩子有预期,理想的孩子是100分,那么他考试考了99分也是让父母不满意的,是减分。如果你对孩子没有预期,那么理想的孩子是0分,他可以考60分也是收获到知识的进步,是加分。
当然,加分的想法并不被大部分家长接受。只要在妈妈圈中提到“考60分也是好孩子”或者“学会打扫也是巨大的进步”等,立马就会遭到“你有孩子就会明白”“竞争如此激烈不胜过别人就会被淘汰”的反驳,这样的话题交谈也很难继续下去。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附加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考上北大,就希望孩子可以替你圆梦成为北大学子,你没有成为一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就希望孩子可以实现你的梦想。而文章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家长要完成自己的梦想请靠自己来实现,孩子是一个个体,而不是你的复制品,他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确实,竞争带来了压力,期望带来了焦虑。不管父母出于怎样的考虑,似乎都是为了孩子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资源。每一位父母都有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选择权,但孩子本身也有选择权,在人生的选择中孩子的权力甚至超越了家长。生活中有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100分好孩子的例子,也有叛逆、与父母对抗的例子,而那把握在父母手中的“戒尺”有多长、力量多大,只能由父母控制,并且孩子的回报是什么是个未知数。只是不要忘记,孩子从降生开始就是一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