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遗憾
汉武帝是很厉害的皇帝。能想出并实施打通河西走廊这样的计划,说明他看问题很准,眼光长远。卫青和霍去病几次重要的战役,他都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如果不是皇帝,他可能也是一代名将。更重要的是他遗传了刘邦用人的天赋,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比如任用19岁的霍去病为大将军,主持大规模战役,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他死前把后任皇帝托付给几个大臣,其中一个叫金日(mì)磾(dī)的,是匈奴王子,被俘后成了给宫廷养马的奴隶,有一次汉武帝见金日磾牵马走过,一眼看出这个人非同寻常,于是加以重用。还有一个朱买臣,原先是打柴的,后来成了县吏,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汉武帝交谈,受到重用,最高做到部长级的官员。汉武帝时代以人才辈出而知名,这和他识人用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总的说来,汉武帝在位的前期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有活力和激情的时代,真的是天下无难事,只要你想去做,一切都有可能。可是汉武帝活的太久了,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而他喜欢冒险和战争的性格到老不变。早期对匈奴的战争是很有必要的,而后期的多数战争,就属于好大喜功,浪费国力了。比如他为了得到大宛国的名马汗血宝马,不惜派出大军,长途跋涉,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只不过带回了几百匹好马。战争是最消耗国力的,到了汉武帝晚期,文景之治攒下来的财富快要被他花光了。
王莽篡汉
汉武帝之后,汉昭帝和汉宣帝还算不错,保持了汉朝的强盛。但一个隐患逐渐形成,就是外戚。外戚,可以理解为皇后家的亲戚,这是中国历史上危害政治的三股势力之一,这三股势力在汉朝逐一登场,外戚是第一个出场的。
我们讲禅让的时候说过,嫡长子继承制有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即使嫡长子是个幼儿,也只能他来当皇帝,那么小皇帝的妈妈,也就是太后,就对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力。古代的妇女受教育、见世面都比现在差得多,太后遇事不懂,就要依靠自己家的亲戚。西汉后期小皇帝多,于是外戚的势力就越来越大。正常做官要经过考试和选拔,多少有个标准,而外戚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容易出贪官、坏官,从历史记载看,外戚当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政治比较腐败黑暗的年代。
西汉后期当权的外戚是王氏家族,其中有一位王莽与众不同。其他的亲戚飞扬跋扈,只有王莽生活简朴、谦虚谨慎、钻研学术(儒学),美誉度极高,他的姑妈王太后正在掌权,启用他为大司马——当时最大的官。没想到王莽掌握权力后,使出了禅让的法宝,夺了老刘家的江山。王莽进皇宫讨要汉朝传国玉玺时,王老太太才后悔莫及,大哭大闹之后,把玉玺扔给王莽,玉玺砸在地上,掉了一个角。
这枚玉玺不是刘邦刻的,而是秦始皇刻的,据说材料就是著名的和氏璧,上面由李斯写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且昌。王莽没有保住它,被光武帝刘秀夺取,一传再传,金灭北宋时归了金朝,由金而元,元灭时把它带回了北方沙漠。到了清朝,它再次现身,据说末代皇帝溥仪把它变卖,而买下它的珠宝商渡海时轮船沉没,这枚见证了十几个朝代、几百个皇帝的玉玺随之沉入茫茫大海……
王莽当了皇帝后,把自己的朝代称为新朝。改朝换代是正常的,刘家皇帝干的不好,换王家来干,也没什么。可惜王莽干的也不怎么样,他搞改革,但是简单粗暴。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大官大地主把土地都吞并了,很多人没有土地,养不活自己,导致社会不稳定。王莽开出的药方是所有土地都收归国家,再平均分给大家。道理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现实中很难操作。一经实施,天下大乱,新朝15年而亡。起兵反抗王莽的势力很多,有一个是刘邦的后裔,叫刘秀,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定都洛阳,宣称汉朝恢复,后来称为东汉。这和西周东周有点相似。
东汉保守
光武帝刘秀是打天下的皇帝,很能干,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却比较保守,虽然东汉仍然是一个大帝国,但不像汉武帝那时候那么积极开拓了。比如对待西域,西汉是主动出击,牢牢控制,而光武帝比较消极,甩手不管,逐渐失去了对西域各国的控制,这就让北匈奴趁虚而入,在西域的影响力变大了。
这时出了一位l厉害人物,叫班超,以一己之力为东汉控制西域三十年。他暂露头角是带领一个使团去西域的鄯善国,到了鄯善国几天之后,他发现国王对自己态度明显冷淡了,于是判断一定是来了匈奴的代表团。一天他突然问服务人员:匈奴使者来了好几天了,他们住在哪里?服务员来不及反应,就说了真话。班超对随从们说:现在形势危急,我们得立即采取行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带领随从,连夜放火,杀了匈奴使者。第二天鄯善国王得知此事,只得归顺了东汉。类似这种事,班超在于阗国又干了一次,于阗是西域的大国,他归顺东汉有带头作用,其他国家纷纷归附,而班超事实上成为东汉政府在西域的代表。
班超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朝廷只给他派去过一千个士兵,大部分时间是光杆司令,他却打了很多次仗。兵从哪里来?这全凭他在西域的威名和三寸不烂之舌,对于不归附汉朝,甚至试图攻击汉朝的国家,他从其他西域国家借兵组成国际纵队,把他们一一降伏。放在今天,班超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
班超固然厉害,但他一死,东汉对西域就控制不住了。班超的经历和整个东汉有点像,东汉早期的几个皇帝都还不错,尤其是光武帝刘秀,历史上对他个人能力评价很高。可是他们都是依靠个人能力治理国家,没有留下一套制度规矩,他们一死,国家也就不行了。所以管理一个国家、一个单位,还是要靠制度规矩,光靠一个人厉害是不行的。
宦官当道
没有制度,出了事就会急病乱投医,最后没法收拾。
东汉的皇帝大概是基因有问题,普遍寿命不长,所以小皇帝多。前边说了,皇帝年龄小就容易招来外戚。小皇帝总要长大,对外戚抢了自己的权力不满意,就找帮手对付外戚,破坏中国古代政治的第二个势力——宦官出场了。
宦官是什么人?是切去了生殖器后,在皇宫里做服务工作的男性(一般都是在少儿阶段开始)。宦官制度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制度。小皇帝生长在高墙大院里,陪伴他的只有宫女宦官,尤其是宦官,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算是发小。长大后黄帝想对付外戚,能想到的帮手首先是宦官。宦官本身遭受摧残,是受害者,但身体残疾和皇宫里复杂的环境更让他们心理变异,一旦和皇帝联手掌握了权力,就发疯一样的使用,比外戚造成的破坏更大。东汉时期,宦官危害严重,汉灵帝宠信宦官张让和赵忠,竟然说“张让是我爸,赵忠是我妈!”这还好的了吗!
宦官制度是少有的只有害而无益的东西。不是所有文明都有,像日本在唐朝时候全面学习中国文明,但宦官制度人家就没学,可见这不是什么好东西。宦官制度直到清末才取消,但它作为一个污点,永远留在中国历史中。
藩镇割据
东汉中后期基本上就是外戚和宦官互相折腾,一个强大帝国渐渐就支撑不住了,汉灵帝的时候,终于引起大规模动乱。各地农民有组织的戴着黄色头巾起来造反,历史上叫黄巾军。黄巾起义后来被扑灭了,但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危害中国古代政治的第三股势力:藩镇。
藩镇就是地方政府,国家太平时地方政府受中央管理,到了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中央已经乱套了,只能全权依靠地方政府镇压起义,于是各个地方俨然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中央没有能力负责了,就由地方来负责,这本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地方上闹独立,就导致互相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为了维护自己安全,很多地方干脆断绝与外界的沟通,这就导致经济、文化,甚至整个文明程度的倒退。
外戚、宦官、藩镇,这三大破坏势力至此在汉帝国全部登场,之后,它们三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常客,在多数朝代都轮番登场,扮演终结一代王朝的角色。
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的动乱,催生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试图结束地方割据,重新让国家统一。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演绎了一段精彩历史,就是我们下次要开讲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