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迁就。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
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
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但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
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
否则,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气噎、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服毒、跳楼。
所以,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
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
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人为的无意义挫折。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有无数的小挑战。
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认同、疏解孩子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而不是打击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评了几句?又不会怎样。”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
最后,用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
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