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创下3天破7亿的壮举后,票房仍一路飙升,直超《捉妖记》,进入内地票房榜前十,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哪吒如此惹人喜爱呢?
首先从哪吒的外观来说,此次哪吒的形象一改以往单纯的可爱风,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了流行元素,更贴切的融入了现代化生活,烟熏的黑眼圈,丑萌丑萌的外在形象融化了人们的芳心。放荡不羁,痞痞的性格,给人带来了无数欢笑,完全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让人不得不爱。
但是影片如此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导演抓住了人们的内心痛点,并且在这个痛点上狠戳了一把,深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即使生来就被灌上魔头的称号,不被世人接受,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坚信“我是谁,我自己说了算”,最终成为了救世英雄。
首先是命运不公痛点。剧中的哪吒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哪吒的“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戳中了我们多数人的痛点。剧中的哪吒生来被人看做是妖魔,受着不公的待遇,但他从不相信命运,奋力抵抗,最终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生活中的我们许多人的命运就像哪吒一样,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从一开始就被定义,被困倦,被迫接受命运的不公。但是不同的是许多人没有像哪吒一样足够的勇气,冲出命运的牢笼,为自己想要的去搏斗,而是选择将自己蜷缩在定义里,一生无为,直到最后死去。
可以说哪吒“逆天而斗”点燃了许多人内心的小火苗,说出了许多人心中的潜台词,“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自己,我要为自己搏斗”。哪吒的逆天斗也更是给了许多人勇气,让那些还不敢踏出步去搏斗的人勇敢的迈出第一步,让那些正在为自己搏斗的人多了一份鼓励。
另一方面亲情线也狠抓住了人们的亲情痛点,道出了现代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状况。殷夫人事务繁忙无暇陪伴哪吒,年龄幼小的哪吒因无法理解母亲而对母亲有一丝怨恨。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父亲李靖,因无法跟儿子有效沟通而与儿子产生矛盾。这是现代生活中很典型的家庭状况,随着生活压力增大,父母拼命工作赚钱时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父亲爱子,到了愿意为孩子舍弃性命的地步,但却因不善言辞而无法与自己的孩子更亲近,这中间的无奈与辛酸,只有自己懂。
最后是使命痛点。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子未出生时便背负了光复龙族大业的使命。因为使命,他没有权利选择做什么,整个家族的重担在他一人身上,可以说他不是为自己而生,是为了使命而生。
我们许多人也像敖丙一样,自出生便背着使命。有的人背负传宗接代使命,有人背负光宗耀祖使命,有人背负为父母圆梦的使命。可以说使命是一种光荣与责任,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这些使命被放在身上,我们便不再是我们自己,或者说因为使命的限制我们无法在做完整的自己。但或许无论使命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像敖丙一样,不违本心。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敖丙,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哪吒。因为无法选择,所以当使命降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的是尽力完成使命的同时,像敖丙一样不忘走正确的道路。当生活想要将你困倦时,记得像哪吒一样鼓起勇气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当命运不公,身处逆境之时,记得“不认命”,“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