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了读书方法的文章之后,收到很多评论和私信让我推荐好书。说实话,我很怕给别人推荐书,一来我不知道你目前的状况、知识储备,我说《社会分工论》好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可能读不下去;二来,我也不知道你现在想读什么书,依照我的阅读状况推荐,无的放矢,也没什么价值。
“我很想看书,但我不知道看什么书。“这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忽然想起自己刚进入初中时,面对一个庞大图书馆时的那种手足无措,相对于图书馆,我的知识面实在狭窄,书很多,书架上一排一排的,我都想看,但我看不过来。
读书需要选择,读书不能盲从。 更何况,现在书籍种类很多,每个种类又有很多书籍,去书店看异彩纷呈,打开手机App更是眼花缭乱,所以,如果不是有大量时间用来阅读的话,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不妨和大家进行分享。
1. 明确你现在是不是想看书、需要看书
这是我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我始终觉得如果不是特别有想读书或者必须读书的意愿,想要进行自我提升可以通过实践、和人交流等等各种方法进行的,再或者现在获得知识的方法不只读书一种,如果真的需要某种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看公开课来完成。
读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你喜欢这种安静的和自己对话的方式,或者你想系统地学会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你很喜欢某个作者,想通过阅读与之交流。
2. 知道你现在想读哪一类的书
在所有推荐书的情况中,有一类我是最怕的,“你给我推荐本书吧”,然后我推荐了一本,“这本书我不喜欢,你能不能再推荐个别的”,“你想看什么?”“随便。”
别笑,这种情况我经历过很多很多次。就像请客吃饭时说随便,最后又说不喜欢的人一样,这种情况真的令人无语。
明确自己想读哪一类书,真的是太重要了。这个问题的根源可以回溯到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话题上。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明确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因为明确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改善),所以知道自己现在要做什么,要看什么来提高(改善)自己。
比如,知道自己英语不好,需要提高英语了,那么是提高口语还是提高写作,这样就把问题具体化下来了;
比如,发现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那么是技巧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知识面不够,接不上别人的话,还是自己的性格太内向?如果是知识面不够,是哪方面的知识不够呢?
比如,感觉到自己最近做事效率太低,那么是自己的时间管理有问题还是自己缺乏完成这项工作的技能呢?
诸如此类,总之,明确你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逐层具体化,这样细理下来,就会很明确现在到底要看哪类书。
当然如果要是毫无目的的读书,那则可以信马由缰,随意找一本和自己阅读能力契合的书即可。
3. 具体找好书的方法
明确自己要看什么书,下面就可以从这一类书中,找到一本或者两本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我的建议是,选择书的时候,一次性也不要选择太多,选的太多,反而会给自己看的时候造成压力和紧迫感,得不偿失。
我看书,首先会看一下作者,如果作者比较有知名度,那么我主观上会有一定的好感,会把这本书列为一个备选书目;
第二,我会看一下出版社,有几家出版社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比如商务印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第三,找到准备阅读的书之前,我一般都会上豆瓣看一下评论。很多人觉得看书前看书评。观影前看影评都有一种被剧透的感觉,但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种预先了解的方法。比起看完一本书大呼浪费时间,那我更愿意提前了解一下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对我有没有意义。
如果这本书本身我觉得适合我读,而且评价也很高,那么我是肯定会看的;有的情况是我可能觉得这本书适合我读,但评价很低,那么我可能会考量一下,如果我觉得有价值,我依然会读。
4. 再说一种方法
也会看一些人推荐的书,但前提是我对这个人有足够的信任。首先,我喜欢看看老师最近推荐了什么书,老师是在学校与我们交流最多的人,而且他们本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会帮你过滤出有价值的书;第二,关注一些和自己品位相当的博主或者名人,他们推荐的书,有时也正是自己想看但不知道的书;第三,多和喜欢读书的朋友交流,既然是喜欢书,他们肯定也具备一些阅读能力,可能会在交流中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但是,上述所有的方法总体来说,还是要明确一点,就是你想看什么,你适合看什么。真正找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发现自己需求,了解自己的过程,不要从众,认真的问一问自己现在是不是需要看这些书。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主张读书要有目的,但我不主张太过于功利的读书,这两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有目的的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
读书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希望你也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如果读完有所收获,请给我一个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