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七夕节,商家们为了消费而不断营造甜蜜的气氛,让空气里都充满了爱情的“酸臭味”,以致于单身的人群,愈发开始怀疑人生:
我的另一半为什么还不来,是不是夭折在半路上了?
有数据称,中国内地的单身成年人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而民政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未婚”人口(按照传统应当已经结婚的群体)到2015年底就已经达到了2亿人。
在我们还在穿校服的年代,单身似乎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所有还没有结婚对象的人,都被冠以“单身贵族”这样璀璨闪耀的称呼,听起来酷炫狂拽吊炸天,走进人群似乎都能自带高贵冷艳气场,那时候流行“宁可高傲地孤独,不愿卑微地恋爱”。
而如今,随着网络传播力量的推波助澜,单身已经从“贵族”自降成了“狗”,充满了可爱和鄙贱交织出的诙谐,时常被各类变着花样秀恩爱的人群塞狗粮,需要关怀,需要安慰,更有甚者,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单身狗影响经济发展的结论。
现如今,七大姑八大姨对90后单身狗的议论已经从“今年考试考了多少分,成绩怎么样”变成了“对象找了没有啊,再不找就要剩下了”,人生大事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当成话题,随后就被各路人马轮番洗脑:
你看那XXX都结婚了
你现在是不着急,过两年着急了
再大点就不好找了,这个年纪可以找起来了
不然好的都快被挑完了!
……
单身狗一词最早应该起源于电影《大话西游》,里面有句经典台词,是紫霞仙子看着至尊宝的背影,对夕阳武士说:“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啊!”夕阳武士回答:“他好像一条狗啊”
其实,单身≠狗,社会对“单身狗”有很多误解,请允许我正名:
1.单身≠孤独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单身都很可怜的,一个人,没有人陪,没有人讲话,生活都很孤独和乏味blablabla
这其中一个很大的误解,似乎在说单身就意味着不与人接触、与世隔绝,一个人孤独无依靠,而找一个伴侣就能解决上述的一切问题。
首先,“单身”只是没有与一个人建立确定的亲密关系,但并不代表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单身狗并没有被关进监狱或者小黑屋,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其次,将摆脱孤独的希望寄予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渴望通过寻求伴侣来改变处境,其实并不一定有用。有学者提出,我们之所以需要交朋友,主要的目的有两种:1、回避型:为了避免单身带来的麻烦,例如孤独、压力等;2、接近型:为了获得关系中的亲密感和陪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是为了避免麻烦才脱单的话,恋爱关系其实也并不一定能让他/她变得更好受。
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够与他人相处,幸福的关键,在于真正认识自己。
2.婚姻≠刚需
在老一辈的思想里,婚姻关系是必须的,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理解他们的想法。
在那个年代,两个人在一起,搭伙过日子,是必须完成的事情。人只有在一起,才能活下去,这是基本的、默认的配置。
于是社会对于“单身”两个字有了很多苛责,尤其是“大龄单身”。
但其实,婚姻并不是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幸福感完全可以来源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并且,获得了婚姻也不等同于获得了幸福,毕竟,在这世界上,为了嫁而嫁实属平常,为了娶而娶更是理所应当。
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屈从于别人的评判。在这世界上,一个人并不代表无依无靠,也有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孤独终老。
所以,尽管七夕到了,单身汪们也无需仇恨情侣、仇恨世界,更应该摆正心态。
当然,如果有实在想不开的,大不了就加入FFF团,以烧死异性恋为己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