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542]
。。ISBN: 9787020177097
。。内容简介。。
魏微全新长篇小说
致敬《喧哗与骚动》《光荣与梦想》心力之作
四十年(1970-2011)记忆绽放,如烟霞
总有一段路,你我曾与她同行
《烟霞里》是作家魏微酝酿多年的长篇小说,它以时间为经线,以主人公田庄的经历为纬线,用编年体的方式,逐年检视和回顾了一个女人繁茂又寂静的匆匆一生。田庄出生于1970年代的一个小山村,然后读书,上班,结婚,生子,直至英年早逝于广州。作为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她的一生,亦与整个国家在这四十多年中的发展变迁同步。改革开放,南巡讲话,市场经济,深圳特区,下海经商,股市风潮,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城市化,农民工,国企改革,下岗工人,再就业…这些从田庄身上漫过去的时代浪潮,也都同时灌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由此,田庄个体的生命经由这些体验与她所走过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完全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里面有时代声音的回旋,有人们内心沟壑的纵横,也有各式人物命运的漂泊和浮沉,更有默默见证了所有这一切的街道、建筑和风俗。流淌在《烟霞里》的这一段生活,曾经并且依旧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魏微平静又深情地将所有这些滔滔的浪,灌注在田庄的生命历程中,灌注在小说的情节中。于是,小说在吞咽咀嚼这些资源之后,成长为它自己,并且敞开大门,告知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烟霞里》有你,有我,有我们的来处。
。。作者简介 。。
魏微,江苏人,1994年开始写作,迄今已发表小说、随笔一百余万字。作品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等。现居广州。
。。短评。。
#
今晚上购买的收获到了,翻了翻了,不能说全看了,但是看了五成以上吧。
人生的悲欢,你看要和谁比,和田庄的外婆比,那大家都是幸福的,眼看她起高楼,眼看楼塌了。说的就是田庄的外婆。
故事时间线跨度很长,台海相隔,令人唏嘘。
#
这是一部编年体的小说。作者以女主人公田庄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她个人成长经历、婚姻家庭、家族亲人之间的矛盾纷争,让个体融入社会,在平静中体现出暗流涌动,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革、发展,描绘了一副中国民众在变革中的众生相。以田庄为代表的平凡的国人们,他们被洪大的社会潮流裹挟着,跌跌撞撞前行,在历史的记忆中留下来属于自己的一笔。这本书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烟霞里》,作者魏微。该作者曾经荣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译介海外。
小说在叙述田庄成长史的同时,紧贴时代脉搏,传递着国家乃至世界的巨变,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革开放、计划生育、春天的故事、股市疯狂、香港回归、新农村建设乃至苏联解体等等,让人们在书中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岁月,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变革也是一日千里,天翻地覆,令人目不暇接。从原始的疯狂到现今的理性;从当初的跟风盲从到当下的精准施策,人们在被时代裹挟着的踉踉跄跄,在书中都有精彩的呈现。这部分,自我感觉作者的写作中有托尔斯泰的影子,但是,作者仅仅是描述了现象,没有深究其后存在的社会哲学原理,使该书在深度表达方面似有欠缺。
但是,作者在家庭亲情描写方面,却如涓涓细流,令人荡气回肠。田庄父亲在上山下乡的年月下乡故乡李庄,与乡下姑娘孙月华成亲,从而生下了田庄兄妹三人。因母亲心心念念想成为城里人,随着田庄父亲转干换岗,举家进清浦县城,从而实现了田庄母亲的愿望。进城后的田庄母亲,从此以其强悍的性格大显身手手,跳出教育行业,调到集体国营的工矿企业挣大钱发大财,紧接着批地皮,盖房子,拉关系,谋发展,贴娘家,从而成为田家生活主基调。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因为田庄母亲的强悍,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她欲望不断膨胀,不断起高楼套取拆迁补偿;四处高利贷投资理财,却接手烂尾工程,倾家荡产,负债累累;而田庄父亲则从秘书起身,一直当着芝麻小官,虽然中途因人举报而官运终止,但也在史志办平稳退休,也算适得其所。母强父弱的家庭格局,不仅让家庭充满了争吵与紧张气氛,但是也影响着田庄兄妹三人的性格发展,及至田庄成家,她与丈夫王浪的感情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在描写田庄成长史的同时,作者还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田庄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叔叔婶婶的生活,其中就描写了田庄与其故乡李庄的关系:她爷爷早年闹革命走出故乡李庄,父亲上山下乡又回到了故乡李庄;田庄出生于故乡李庄并在此度过自己的童年岁月。最后爷爷奶奶又合葬于李庄,田庄于是就与故乡李庄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虽然主人公一生在清浦、江城、广州均生活过,但是李庄这个根,却深深扎在田庄的潜意识里。这个贫穷的村庄里有田庄父母的爱情,尤其是其父母在众目睽睽下河边散布的桥段,让作品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及至田庄离开李庄,无论是到青浦、江城还是广东,在她的潜意识里,最魂牵梦绕的依旧是她的故乡,正如书中所写,田庄站在位于李庄的小院里,视野变得开阔,能看见蓝天白云,而站在某个高点,能看到她的故乡小山村。这里属于江南水乡,正因为没有开发,因此这里有青山绿水,这里雾气缭绕,人在雾中,只闻其语,不见其人,人行雾中,神秘而兴致盎然。作者在书中写到:“种田才是他们的心头好,命根子。这里的田是水田,也是大片大片的,沟沟渠渠,归拢得很清楚。也有梯田,占满了整个山坡,缓缓地下来,与平地连成一片,稻麦轮种,一年两熟,百十户人家,五六百口人,点缀于山水间,都是破房子,穷人”。哪怕苦和累,还有穷,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呢”。他们在自己的小院里种菜做饭,尤其是清晨和傍晚,父亲劈柴、母亲做饭;村人归家、油灯点点。在魏微笔下,这才是真正的故乡,是闻到烟火气的故乡;这才是真正的家,温暖而忧伤的家。只有走出去了,才能感觉到故乡的美好,甚至贫穷、劳累也成为美好回忆中的一部分,正如作者所说“故乡是用来离开的,也是用来回来的。” 作家魏微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而主人公田庄也出生于一九七零年,毋宁说作者为田庄立传,何尝不是为所有七零年代的人们构建回忆的主体?小说的名字《烟霞里》,烟火融汇于霞光,霞光浸入烟火里,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袅袅炊烟、艳艳晚霞的动人画卷。这画卷,如何不能勾起我们的乡愁,忆起过往的曾经。这长时间酝酿着、咀嚼过的乡愁啊,让人心头笼起朦朦的雾霭,叫人热刺刺地眼圈发红。出门在外的游子,谁没故乡?谁不怀乡?谁不在无时无刻回望故乡!可是谁又能回得去故乡!由此感叹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可怖:年老归乡,举目无亲,这份伤感,让心情何以堪?!
小说还穿插田庄母亲家族的故事,她的祖父和爷爷曾有渊源。母亲家族为解放前名门望族,单看这名字,章映璋、章映珊、章映琦,就不俗。外祖母章映璋,历经岁月磨难依旧保持大家闺秀风度;姨奶奶章映珊,也内涵不浅,尤其是老姐妹两个做针线的那份静气,就让人感觉到修养与气度。祖奶奶与其爱人在南京解放时分别,之后一道海峡相隔三十年,直到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移居台北的田庄前外公徐志海才与已经改嫁的妻子联系上,几经周折,外婆和前外公这一对苦命鸳鸯,隔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虽浸泡在岁月苦水中但充满诗意的爱情,后其外婆赴台重温往日情分,两人终得圆满。
阅遍此书,书中怀旧情绪处处弥漫。从样板戏、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到牛仔喇叭裤、《在希望的田野上》《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歌曲和《天云山传奇》《第二次握手》《庐山恋》等电影话剧,九十年代的摇滚、罗大佑、刘德华等港台明星的歌曲乃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严打、九十年代的春晚等等,让人深陷此中不能自拔。
览尽该小说,作者虽然采用单线结构的手法,但却顺序、倒叙、补叙灵活运用,内容呈现出结构回环,高潮低峰错落有致;笔调细腻,叙述从容有力疏密有致;语言拿捏到位,干净有力有嚼劲;少许的方言俚语更让作者笔下的烟霞接地气。这是一条浩荡的日常生活中琐碎事件组成的河流,这是一曲带有淡淡忧伤的田园牧歌式的挽歌,这是一场时代与灵魂的对话,这是一次回望与展望的总结。
《烟霞里》,知识分子田庄一生的回顾,因生命的离去而厚重。这不仅仅是对其个人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回忆与留恋。让我们放下沉重的行囊,活动活动酸麻的双腿,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再次出发!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