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渭熊先生关于“旧时(宁波)过年种种”的描述之一
(2010-11-21 06:06:09)[编辑][删除]
标签:
张渭熊
宁波
年糕
祭灶
饴糖
点红
分类: 口述家史
昨天收到宁波张渭熊先生发来的文章《旧时过年种种》,对我们宁波老家过年的习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感谢他的劳动和对咱们博客的支持,文章很长,我们在这里分段转发,请大家欣赏。
一、祭灶、做年糕:
所谓“旧时”,是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抗日战争已经开始的那段时间。那时我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学童,对世俗间的事懵懵懂懂,好多事还都是第一次有印象,回想起来,大约在农历二十三左右,家里人就开始在准备过年的事了。
首先,是“祭灶”;按旧时迷信的说法,说是“灶君菩萨”在人间已一年了,到了祭灶那天,该是他回天庭汇报人间是是非非的日子,所以,人间都要“祭灶”,为他送行,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人们对灶君上天,还真照顾,备马送行(纸扎的)之外,给马也备了料(炒一碟黄豆上供)。人们还采用“糊弄手法”去“忽悠”他,在祭品中要有一碟“饴糖”,让“灶君”嘴甜、只会说好事;而“饴糖”又有黏性,使“灶君”想在汇报“坏事”时,黏住他的嘴,说不清、道不明。其实,对孩童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包供在灶台上的“祭灶果”,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民生凋敝,父辈收入减少,平时,很少给儿女们买零食,一包“祭灶果”里面大约有十多种糖果,都是又香又甜的,作为孩童,早就垂涎三尺了!眼巴巴等到祭祀完毕(烧了旧像、纸马、稻草,供上新的“灶君”像。)就一拥而上,抢夺灶台上的祭品,抓一把来,塞进嘴里大饱口福。
那时候,过年做年糕,是不论大户、小家,家家都要做的,很少有人去买商品年糕,都是自己家里用手工制作。大户人家是一家老少,二三十口人齐动手;小户人家则是请邻里或亲朋好友来帮忙。一般要等到冬至过后,天气冷下来,才开始做年糕。时间差不多是在“祭灶”前后,一般是在“祭灶”前,是做年糕的好时候。那时候,住户还没使用上自来水,食用水大都是“天落水”,就是下雨天的雨水,经收集储存到水缸里的水。
手工做年糕,有一套很烦杂的过程:配方、洗缸、浸米、水磨粉、榨干、上笼蒸熟、捣舂、揉压、摘茧(做年糕团)、做胚、进模、成型、脱模、点红、码垛、凉干、切片。
因为做年糕的大米,不能用单一品种,要有硬软不同的几种大米混合在一起才会有好的口感,所以就有一个配比问题,这个配比是由实践经验确定的。但是,每年能买到的大米品种又都在变化不同,配比也就会随之不同。我家管这个配比的,就是最年长的祖父(指张有均),米的配比决定后,首先要洗缸。实际上是将水缸内积沉的灰尘等物用虹吸的方法吸掉,变成一大缸清水,然后,将配比好的大米倒入水内浸泡。象我们家那样的大户人家人口多,大约要泡两只七石缸(各大半缸)那么多的米,将近有五百多斤大米。等大米泡了七至十天后,完全泡涨了,下一步就是水磨粉了。这时候,就要全家出动,不分老少,几十口人轮流去牵磨,要忙活一整天,才能磨完粉。磨完的粉,连水带粉,装进面粉袋大小的布袋,扎紧口袋沿,抬到一只特制的木质压榨机里,一只只躺倒、排齐、装满后,加上一块厚厚的木盖板,再在木盖板插上一根中间做好一个孔的横档,最后,是将一根粗木做的杠杆,穿进木横档的那个孔里;在杠杆的尾部有一个槽,可用粗麻绳悬挂起一个木框,在木框里加上几根石条,这石条的重量,就加在了布袋上,将水份压挤出来。逐步加多石条的数量(重量),压一个晚上,就可压干粉中的水份了。
第二天开始做年糕,头天先要请好做年糕师傅,当天色还蒙蒙亮的时候,年糕师傅已在厨房将粉放在一只圆锥形的木制蒸桶里蒸熟。此时,正将蒸桶抬往堂前。堂前檐唇口放有一只石臼,年糕师傅将蒸熟的粉倒在石臼里,开始捣舂,将粉舂成一大块年糕胚料时,将其捧入堂前内。此时,堂前已布置好做年糕的桌案和案板。年糕师傅将胚料放在桌案上揉搓,成熟后,开始摘茧(年糕团),然后将茧压扁、拉长,成为年糕白胚,年糕师傅将做成的白胚一根根扔到案桌前的案板上,坐在案板两边的众人,就把白胚放入年糕成型的模板里,用手挤压成型。然后拆开模板,让成型的年糕脱出模板,这时,年糕的一面就会印有凹凸的花纹。再将印好的年糕,平放在案板上。成型的年糕,自有专人会来收集,搬到东边明轩中,去点红、整理、码垛、凉干。现在,市场上的商品年糕,实际上就是尚未印花的白胚年糕。
点红,是在年糕印有花纹的那一面,点上三个成十字分布的四个小方块组成的小红印。码垛,就是把点好红的年糕条,横放四根铺成一个方形。在这个方形上面,再直铺四根。如此循环码下去,年糕就码成一个垛。
待到天色刚亮,已是早餐时间,到新的一批坯料上桌后,年糕师傅揉好坯料,摘成茧,就不再压成年糕白胚,还口中大喊:“吃年糕团了!”这时,从厨房端来几色供夹在年糕团里做“馅”用的小炒,对孩童们来说,“吃年糕团”是从头一天牵磨时开始就在盼望的事,到此时早已是垂涎欲滴。年糕团的馅料,大体上分甜、咸两类。咸的有鸡蛋炒青菜,肉丝炒白菜,小开洋拌咸鸡;甜的则有黑麻酥,白糖拌炒黄豆粉,豆酥糖等等。吃完年糕团,继续做年糕,压轴戏是做如意和元宝。做如意有专用的模板印出来,一面全是花纹,脱模后的如意年糕,还要再用手把它弯曲成如意模样。做元宝则完全靠手工制作。茧摘下后,略加揉搓,成为椭圆形胚料,用年糕模板的底部平面,将椭圆形胚料两头压扁成两只耳朵,再将两只耳朵竖起来,贴在中间的肚子两边,用力贴牢了,就成了一只元宝形状,然后,在肚子和两耳上点红,自家做的元宝,要做成大大小小的一套,大的要很大,小的要很小,务求套起来象一座塔,上供时,可节省地方。
做好的年糕凉两三天以后,有点发硬时,切片就可开始。在我家,做好的年糕,大部分都要切成片,供几天后“吃年糕汤”(年夜饭)时食用;工作量是很大的。切成片凉干,做年糕这件大事,才算完毕。
2010-01-09
分享
1
顶
阅读(46)┊ 评论 (3)┊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鄮西张氏宗谱》之张母毛宜人像传
后一篇:张渭熊先生关于“旧时(宁波)过年种种”的描述之二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博小客的独家分享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新浪网友2010-11-22 10:18:03[回复][删除][举报]
有很多习俗,现在已经不见了。伴随这些习俗一起消失的,是古老传统的文化。
新浪网友2010-11-24 13:14:25[回复][删除][举报]
他们那边喝的水真是不敢恭维啊,小时候回常州老家喝那河里混浊的水一直忘不掉呢,你们老家是喝雨水,也干净不了哪里呀,不过比河水应该好些的。 老朋友
jijq93932010-11-25 09:12:20[删除][举报]
谢谢老朋友
慎思
张渭熊先生关于“旧时(宁波)过年种种”的描述之二
(2010-11-22 14:24:03)[编辑][删除]
标签:
张渭熊
宁波
年糕汤
供桌
谢年
白斩鸡
分类: 口述家史
宁波张渭熊先生发来的文章《旧时过年种种》,对我们宁波老家过年的习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感谢他的劳动和对咱们博客的支持,文章很长,我们在这里分段转发,请大家欣赏。
二、谢年(祭神)、吃年糕汤(年夜饭)
宁波人在“祭灶”后到大年夜之前这段时间内,家家户户都要“谢年”;谢年与拜年不同,谢年是“祭神”,祭的是什么神?说法不一:有说是祭“财神”;也有说是祭“过往神祗”的,那就碰到谁就算是谁了!而拜年则是“祭祖”和拜长辈。
谢年与“吃年糕汤”,是连在一起的两件事,实际上是二而一,是先谢年,谢完年就吃年糕汤,谢年是一家一户的事,即使不请客人,也可自行祭典。而请“吃年糕汤”(现在则称:“吃年夜饭”)则要牵动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很多人。
宁波人之所以叫“吃年糕汤”,是因为这个酒席最后主食没有面、饭的供应,主食就是“年糕汤”,而实际上,这顿饭最精彩的饭食,就在这道“年糕汤”上。
我是属于“少小离家老大回”者一族,回家也有三十多年了,这期间,从没参加过现在模式的“年夜饭”,所以,无从知道现在在饭店吃的“年夜饭”里,还有没有“年糕汤”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认为“年糕汤”只不过是“草根”之食,不能登“年夜饭”这“大雅之堂”,而在菜单上被取消了,那才叫真正的“大煞风景”。
先来说说旧时“谢年”是怎么一回事?旧时,年末谢年时,先要在堂前檐唇口(屋檐下)前后并排放上两张八仙桌作供桌。一张桌放在堂前门口的正中,另一张桌则是放在天井的露天地上。堂前的那张供桌的前沿,还要围上一张布料绣花桌沿,在桌沿上压着烛台和香炉。谢年的一个特点是,供桌四周不放椅子。供品是摆放在两张供桌上,在天井的那张供桌上放着几只祭品盘,一盘供的是如意年糕,一盘供的是垛成塔形的元宝,再有一盘就是年糕垛。三大盘象洗脸盆大小的木制大红金漆供盘放在供桌的北边,而南边则放着两把锡制老酒壶,斟酒用的是锡制的爵,平均分布在两张供桌的桌沿上。在靠近堂前的那张供桌上则是供着鸡、肉、鱼三大盘供品,谢年用的供品:鸡是要用公鸡,鱼是要用活鲤鱼,在鱼的眼睛上,还要贴上一个红纸剪成的锥形眼罩,在肉的背上还要插上一把水果刀。鸡和肉,都要氽熟后才能上供。谢年在黄昏时开始,开始时,点上香烛,这家之主,带头在供桌前三叩首,然后,是一家人轮流依次前来叩首。等到燃完一炷香,一家之主,再来三叩首,并拿起供桌上的酒壶往地上祭酒,这祭酒的方式是有讲究的,先拿酒壶向地上拉开距离滴三点酒,再用酒壶向地上用酒画个半圆,这个半圆的位置,要正好嵌在三滴酒的首尾两滴之间,从上面看下去,正好是一个“心”字,意思是“心意已至”, 这时香已燃完,酒也祭毕,年算是谢完了!撤供。
宁波人谢年上供,不分小家大户,形式上几乎都是一样的,供品也一模一样,唯一有不同的就是祭器——酒杯,大户人家、名门望族、老辈人家会用锡爵,小户人家、新成立之家,没有老家生(家具),只好用现代化的酒杯,如瓷酒杯、茶杯、玻璃杯等来供神了。谢完年撤了供后,谢年家宴“吃年糕汤”也就接着开始。
谢年家宴,由于每家每户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每家的菜品也会有厚有薄,各不相同,但有三样菜品,几乎是家家必备的,那就是:白斩鸡、白片肉、红烧鲤鱼。另外席上的主食,也是家家相同的,那就是:“青菜年糕汤。” “青菜年糕汤”之妙,是在于汤质的鲜味,而不在于汤中配料的多寡。谢年供品中的鸡和肉都是要用熟品,鸡和肉都要氽熟,席上还要用大量的熟鸡熟肉,所以,大户人家的谢年家宴,大约要氽十来只鸡和半爿猪肉,氽下来的这一大铁锅“汁水”(高汤),味道好极了!用宁波话来说:“头发都要鲜落”。这样的高汤;再配以青菜,既鲜味又不油腻,下入年糕片煮熟,这样的“青菜年糕汤”,实在是谢年家宴中的一道压轴好戏。
2010年1月9日 张渭熊
分享
1
顶
阅读(21)┊ 评论 (1)┊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顶▼ ┊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张渭熊先生关于“旧时(宁波)过年种种”的描述之一
后一篇:张渭熊先生关于“旧时(宁波)过年种种”的描述之三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博小客的独家分享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