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解忧杂货店》的人看到这个标题就明白了,今天花了一个上午终于将书看完,还写了一页的纸整理了一下剧情和人物关系,每次看东野圭吾的书都会这么做,似乎如果不这么做就像没看过他的书一样。而也只有这么整理一遍才能理清头绪。
可以说是一口气看完的,之前也是久闻这本书的大名,但没来得及就一直搁置在书架上和昨天的《皮囊》作伴。
故事从三个男生开始,随着他们交谈着,渐渐明白他们是偷了东西,正找地方藏身。其实在这里,伏笔就已经埋下了。每次看他的书到结局的时候都会惊叹,怎么可以这么早的情节都可以和后来发生的产生让人拍案叫奇的呼应。其他书先不牵扯,只是这一本给了我一种‘圆’的感觉。
团团绕绕到最后回到这个点,但又似是而非。
忽然想起小森里女主说的:
我是一个螺旋。
可能原句不是这样,但是就是这个比喻。一圈一圈扩大着,虽然总会遇见类似的苦难。
看完后长舒一口气,看的过程不得不说是享受,几乎是亟不可待地翻到下一页看作者还能怎么解释之前一些早就忽视过去的细节。
故事的视角转换着,很多人围绕着丸光园和浪矢杂货店的故事渐渐展现开来,犹如画卷一般平铺在面前。有遗憾的,例如鱼店音乐人松冈克郎,但也难说不是满意的结局。有柳暗花明的,例如迷途的小狗晴美和行窃的敦也、翔太和幸平三人。
相信自己,无悔的燃烧自己的人生
这是浪矢雄治爷爷对那封用来测试用的空白信纸的回信里的一句。这句话无疑也给想要洗心革面的三人带来前进的能量。
书里的爷爷强调着,甚至三人乌龙的收到信并准备回信的过程中都体现着一个事实:其实很多人面对选择的时候心底都有了一个答案,他们只不过需要通过别人的嘴来说出那个答案或者渴望着别人能够给出更令人信服的理由,让他们能够完全舍弃其他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
但是其中却也不能忽视的是三人和老爷爷认真的回信,那样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烦恼并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从写信人的角度提出一个可行的意见。他们完全达到了《皮囊》里提到的关于理解的那个观点。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还有,
不能随随便便地答复
相较而言,我们的一生多多少少会碰到像文中里提到过的艰难的选择。这种时候,我们不也各种寻求回答,从身边的人,从网络,甚至会特地请教专家。所以,我想这种面对抉择的焦虑还是能够体会一二的。
那么,以后面对朋友们的烦恼,或者家人的抱怨的时候。
我们不妨追溯求源了解应该知道的事情后,试图给出自己的建议。即便不被采取,但是这份认真对待自己所苦恼的心情一定会被传达到。
而这,也是如今社会所缺乏的交流,或者说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