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见他们面面相觑,十分惊讶,他心中很是得意。
又问孔明:“军师,下官闻得,医家有割股之心,此言然否?”
“非也。忠臣孝子,当用良药以治之;奸臣贼子;便将毒药以攻之。华佗医周泰,为其忠;吉平毒曹操,因其奸。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一般来说,医生是应该救死扶伤,一切为病家着想的。但孔明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对那些奸臣贼子,哪怕他金银堆满,你也不应该给他治,甚至要趁机将他毒死。相反,遇到忠臣孝子,即使他分文全无,你也应该送医送药,必要时可以割股。这才是医家真正的仁义。
鲁肃一听倒有点急了。他想,你与大都督是冤家,别趁此机会下些毒药害死都督。老实人连忙把话说在前面:“军师,我家都督乃是忠臣,须用良药。”
周瑜想,要你那样的着急干什么?我已准备死了,任何药都不吃,尤其诸葛亮的药,我看都不要看。
鲁肃再一想,嗳!我怎么又忘了?诸葛亮根本用不着药的,他是脉到病除。
鲁肃坐着无聊,没话找话说:“军师,下官倒要请教这医学之道。”
孔明想,好。我们三人名为诊脉,一个都不作声,光这样闷坐着没意思,都象泥塑木雕似的。你鲁肃喜动不喜静,我就借你这个话头,话中夹带些因头给周瑜,叫他把头别转来。这叫打破水缸渗过去。
因此回答道:“大夫听了。这医学之道,恰与为将之道相仿。故而方才本军师言道,‘不精医道,也不可为将’。”
“乞道其详!”
“有道是,用药宛如用兵,用兵恰似用药。既要对症而下,又要面面俱到。倘若顾此失彼,一剂药中缺少一味至关紧要之良药,则处方虽好,全然无效。”
鲁肃觉得孔明把用药和用兵互相比喻,很有哲理。他想,大凡郎中为病人诊治,非但要摸透病源,而且还要顾念全身,不能以小失大,要辩证论治;用药要主辅相配,轻重适量,切不可避重就轻。如某一张方子上少用一味关键的药,其它的药就等于白吃,甚至断送病人的性命。
其实,孔明的话是一语双关,既是讲医道,又在说军事。周瑜和鲁肃两人想法不同,对孔明的话只得各取所需。
孔明暗暗告诫周瑜:你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用火攻破曹兵的结论,这是无可猜疑的,说明你的诊断是准确的。查出了病症,你连续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连环计,一一大功告成,这张方子开得也算对症下药的。
但是,单单用这几味药要想治愈百万曹兵和连环舟这样的心腹大患,其药力还远远不够,还缺乏一味猛药——东南风。因此,你开出的这张方子,只可治疗那些癣疥小疮。这对于曹操来说,好比牛身上拔了一根毛。
周瑜懂不懂?哪有不懂之理!虽说他的本领称不上天下奇才,但他志大识广,才高学深,“小辈英雄”闻名天下。况且孔明故意以言语挑逗他,他岂会不知这弦外之音?
孔明说“学医之道,恰与为将之道相仿”,“用药宛如用兵”,周瑜一听就知道他是在以谈医为名而暗喻军事。所以听得格外仔细。
听完这番话,一辨味道,觉得话中有话,既不是在鲁肃面前大谈医经是故弄玄虚,大吹牛皮,也不象要在我为难之际奚落我,揭我之短,而是想和我推心置腹地论说正经事。
此时,周瑜料定孔明已经觉察了自己的心病,吐血也为此故,即没有东风也就根本用不上火攻。不过,纵使你神机妙算,把我的心思一一猜透,那又有什么用呢?
人家称你“卧龙”、“伏龙”,可惜不是真正的龙,不会呼风唤雨。行风走雨乃是天公的事情,人力是无法操控的。所以周瑜的头动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