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国庆假,又是一次摘枣行。
今年国庆假期的一个下午,在马栅村,我和老公的家人们一起到枣树地里摘枣。这里的农家,家家户户基本都有枣树或者枣园。每到秋天,果实圆润的的枣儿挂满枝头,宛如无数的珍珠洒落人间,农民们忙着打枣、摘枣,到处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那天我们扛着撅头与钩子,带着袋子和塑料桶,来到了枣树地。
我第一次来这里,环顾枣树地,枣树的叶子已经变得淡绿浅黄,在微微的秋风下静静的零散的飘落着;那些红红的的枣儿有的挂立在枝头,有的散落在枣树地的杂草中,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出别样的风姿;那些杂草在一颗颗的枣树四周环绕着,生长着,此刻虽然芳菲渐尽,但争相为秋天增添一道风景。
站在枣树地的一角,向前向左望去,这块三亩的枣树地,显得平坦而宽敞。沿着枣树的行距,我们两人一组,开始摘枣。
这个时候摘枣,已错过了最佳时节。枣儿已经熟透,我们稍微一碰,那些枣儿便扑棱扑棱的掉落下来,有的还连着枝叶。为了避免枣儿的跌落,我们总是轻轻的进行。
这些枣树长得都很高大,我们必须借助工具才能摘到枣。一人先用钩子或撅头的一端把结有大枣的枝条拉到手可触到的距离,一手稳住工具,另一只手快速精准的把一个个的枣摘下来投到桶里。另一个人在枝条拉下来的同时迅速把塑料桶放到枝条下面,然后两手同时进行采摘。每一颗树摘完时, 我们还会把刚掉落在杂草中的枣儿捡到桶里。枣儿被投入桶里,最初发出“砰砰”的声音,随着桶底的装满,声音也越来越小。等一塑料桶装满,我们便倒进准备好的袋子里,然后继续进行采摘。看着满袋的枣儿,我们心里真是美极了,真是饱眼福了。
来枣树地摘枣,当然还要饱口福了。在最初摘的时候,我们总是边吃边摘边议论。当地的枣颗粒不是很大,但是水分大,脆甜可口,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在采摘过程中,一个不小心,枣刺还光临一下我们的皮肤,我们不免发出“哎呀”的尖叫声。摘枣是一件辛苦的农活,但是在边吃边摘的过程中,似乎忘记了枣刺带给我们的疼痛。
说起口福,我记忆深刻的摘枣饱口福还有一次。那是2008年的国庆假期,我们大学宿舍一行五人在宿舍老大的带领下去黄土高原上她的老家摘枣吃枣。
老大家在延安市延川县的一个农村里。我们乘车到达她家的山脚下,从山脚往上看,看不出有农户,看不出有道路。我们步行沿着盘山弯曲的土路走了一个小时,到达了她家。
站在她家向远处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状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正感受到陕北民歌里的“拉个话话容易,见个面面难”的真实写照,这景象在当时深深的吸引了我们。
更吸引我们的是她家枣树地里的脆枣。走进她家的枣树地,那些枣树个头不大,叶子稀疏,而果实却又大又圆,并密密实实挨在一起,压弯了枝头,颜色红里透绿。看到这景象,我们又是好奇又是新鲜。不停的询问老大,老大在为我们解答的过程中,边让我们欣赏边让我们品尝。起初,看到枣的颜色,我们以为没熟,而老大说这时品尝是最佳时候。
当我们品尝时,真是又脆又甜,脆的发出声响,甜的醉人心房。从老大家返回学校时,她的父母还给我们每人带了好多枣,而我们一伙人,真是无法阻挡这些枣的魅力,回到宿舍时,依然是不停的吃,宿舍发出清脆的响亮声,而我们带的枣也在短时间内也一扫而空。
快乐的摘枣、痛快而开心的吃枣,那是迄今为止印象最深的一次。
2008年,我摘枣吃枣,仅仅是为了品尝;2018年,我摘枣吃枣主要是为了收秋。十年之间,两次不同摘枣经历,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枣树及枣带给人们的美丽与幸福。这些记忆留存在心底,我相信就像这红枣,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味,过去、现在、将来都依然脆甜可口,醉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