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菲菲涵涵就有了自己的零花钱,不算多,一个星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5块钱。来了德国,每个星期一个孩子会得到5欧元,经过三年的积累,孩子们在这块受益很多,金钱其实可以磨练人的多方面界限。
这里有个插曲,就是我给孩子们零花钱的渊源。
2015年9月菲菲读了一年级,刚刚上学没几天,我就发现菲菲拿了别人的铅笔。一开始以为孩子们就是互换着玩,但是连续两次引起了我的警惕。
我和菲菲聊天,问她“菲,为什么会带回来别的同学的铅笔和橡皮呢?”菲菲诚恳地说:“妈妈,别人的铅笔和橡皮特别漂亮,我的一点不好看,我就想拿。其实我也知道拿了不好,但是忍不住。”这个“忍不住”让我心里一下陷入焦虑,万一这孩子养成习惯那就坏了。我问菲菲,“你觉得别人的好看,为什么不来问妈妈要呢,妈妈可以给你买呀。”菲菲为难的说,“妈妈,我觉得咱们家比较穷,我怕你没钱买。”听了这话,我心里既心疼孩子,又觉得好笑。虽然家里算不上富裕,穷肯定算不上的。
当时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于是和菲菲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沟通了一个小时,老师很好,很耐心的去分析。老师的推断是,我和孩子爸爸生活比较节约,买文具也是以实用为主,不注重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这样才导致菲菲忍不住拿别人的。也许孩子心里想的是:“我自己得不到我想要的,我就要去拿别人的”。其实这么点孩子的世界,是没有“偷”的概念的,她对物品的归属概念还不太清晰。
接着我和孩子爸爸和孩子们沟通,“咱们家不穷,你们想要的东西基本可以满足。只是爸爸妈妈没有乱花钱的习惯,而且一切都是实用最好,并不追求外表,才给了你们这样的错觉。”然后我带着菲菲去商场,挑选她喜欢的衣服鞋子,只要她喜欢就可以任性的买,去释放她内心的渴望。带她去文具店买了很多花花绿绿的文具。得到满足的菲菲,从此再也没有动过拿别人东西的念头。
这个小插曲总算平稳过渡了。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样只会强化概念,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越来越不自控。
从那以后,我做了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大量的学习心理学,学了才知道,凡是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要改变的首先是家长。第二件事就是开始给孩子们发零花钱。这三年来,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沉淀,孩子们在这方面的受益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01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和孩子们沟通好以后,每个星期给每个孩子5块钱零花钱。同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阐述开来,让孩子们知道这个道理:取你们该取的那一份,不属于你们的,一分钱都不能拿。而且长大了赚钱也要以不伤害他人为基础。
这个概念在这三年里反复提及,现在孩子们拿钱的时候,不自觉会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久而久之的好处就是,孩子们懂得只取自己的那一份,从不贪婪。家里桌子上放着我们随手放的钱,孩子们从来不碰。三年零花钱一直是5块,孩子们从不要求多给,而且遇到我钱包里没钱,孩子们会主动把自己的零花钱奉献出来补贴家用。上一次想吃麦当劳,涵涵就大气的说,吃吧,我请客,一脸自豪的样子。
贪婪是人的本性,孩子们从小懂得自我节制,长大了也会知道边界在哪里,不至于因为只追求利益走上歧途。
02
让孩子们拥有了富足感。
我和孩子爸爸都没有富足感,以至于赚多少钱都不觉得富有,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我也不喜欢花钱,花钱多了就会有愧疚感,慌乱感。耳边总是会响起从小接受的语言:“别买了,钱花完就没有了,买那些干嘛,浪费……”
这种匮乏感并不好,心里就像有个黑洞,多少钱都填不满。无法幸福的安于当下的生活,总是在憧憬和追逐中活着。
到了菲菲涵涵,他们每个星期都能得到零花钱,即使花钱买了零食或者玩具,钱包里总是有多余的钱花。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比较富有,涵涵经常拿出来钱包数一数自己有多少钱,情不自禁的说:“我感觉自己好富有啊!”涵涵对钱也比较有感觉,热爱钻石宝石等财富相关的东西。
吸引力法则,有了这种富足感,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距离金钱并不遥远,长大了才能更容易赚到钱。观察身边总是没有钱的朋友,并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好多时候是他们自身的信念决定了生活状态。那些小时候就比较富足过的孩子,长大了很容易再次富足。
03
懂得节约和积累。
刚发零花钱的时候,涵涵是很心急的。刚发了5块钱,涵涵就迫不及待的要把5块钱花出去。菲菲生性就爱节约,不舍得花,存着买更值得的东西。但是涵涵拿着5块钱,却想买10块钱的东西,就动了借钱的心思,第一个星期就借了姐姐5块钱。
借了姐姐5块钱他知道是要还的,可第二个星期拿到5块钱零花,他又想买东西,不舍得还姐姐钱。于是和姐姐协商,一个星期还一块钱,还五个星期还清。
在这个过程用了挺长时间和涵涵沟通,君子借钱要懂得及时还上,不能赖着不给。自己手里没那么多钱,就不要透支太多。这个过程很漫长,涵涵经过了挺长一段时间的入不敷出,反复的借钱还钱,也反复沮丧,因为不积累每次花5块钱是买不到什么好东西的。所以涵涵买的东西,总是小小的玩两下就扔掉。
直到来了德国,他很渴望买一个40欧元的乐高,为了这个乐高,才开始忍耐着自己的欲望积累。积累了8个星期总算积累够了,买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从那以后,涵涵的欲望得到了一定的管理,开始知道积累了,现在最多能够积累到40欧,但是无法积累到更多,就又忍不住想花钱。我想涵涵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才懂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菲菲正好相反,菲菲很懂得攒钱,菲菲的钱很快就能攒到几十欧。这其中曾经为家庭捐献过所有的金钱(涵涵比较小气不舍得捐献),还曾经自己拿自己的钱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即使如此还是有几十欧的剩余存款。
在金钱方面两个孩子表现出非常不同的处理习惯,也很难说哪个好与坏,但这个过程至少她们懂得了积累的概念,懂得借钱还钱的道理,懂得了筛选值得买的东西……。
04
掌控感,我的钱怎么花我做主。
孩子们刚有钱的时候,花钱比较浪费,我看着心里就会恼火。其实我的恼火来自于从小接受的教育,总是说这些买了就扔了没有用,对孩子们各种限制。
涵涵表现出极强的叛逆,闹着说:“都说了,零花钱让我们自己做主,我一点做主的感觉都没有。我就觉得什么事我都决定不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抗争,涵涵的声音终于传进了我的心里。我开始放手,让他自己做主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允许浪费,只有浪费过他才能懂得节制。
经过一次次浪费,涵涵和菲菲开始注重花钱的价值,注重实用性。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只需要把握一点,既然钱给她们了,怎么花跟我没关系了。如果买贵的需要借钱,我可以选择借或者不借。这才是我该掌握的部分。
渐渐的涵涵有了自己的那部分掌控感,虽然涵涵欲望比较大,还想掌控整个家。至少这点掌控和尊重给了他自尊的空间,让一个心灵自觉的积极向上,追求更好的自我成长。
05
规划对钱的用法
两个孩子经常规划他们怎么用钱,比如涵涵很想买一个德国的书包,一个书包需要110欧,他还想买电话手表40欧,还想买玩具20欧,这个过程他就要进行取舍,去选择什么对于他最重要。在选择的过程他会评估哪个东西可以长久使用,值得购买。这也会培养他们的好的习惯,同时她们对数字的感觉越来越好。
现在菲菲买了玩具,会很注意物尽其用,比如这次买的小玩具可以做成各种图形,她会一直玩到用完为止。她跟我说:“妈妈,这次我会很负责的把这个玩具玩到最大化为止。”对自己的金钱负责,对自己所买的东西负责,不随便买随便丢,这也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
06
自己买东西自己结账,锻炼独立性
菲菲以前特别胆小,现在能够自己拿着钱去买东西,自己结账,大大方方的了。
菲菲说:“自己去买东西,自己买单的感觉真爽。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害怕了。”
最初的时候,俩孩子买东西都会很害羞,不敢说。为了鼓励他们自己去买东西,我和孩子爸爸各种威逼利诱。没想到现在孩子们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门功课!我在努力的去学习赚钱,学习独立,这个功课从没人教给过我。
零花钱我从小是没有的,口袋里总是没钱,花钱就要跟父母要。每次张口前,都会经历很强烈的心理斗争,想好怎么说才能拿到钱。这些都会给我一个不好的信念,钱是很难追求到的。这些信念会让我看金钱就像看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这也是很多人匮乏的根本原因,匮乏不是源于物质本身,而是内心深藏的信念。
到了孩子这一代,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富足感,不要让孩子再轮回我们这一代人的匮乏。富足的同时让他们懂得节制和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相信每个生命都会自觉向阳发展,在于我们是否给了他们空间和阳光。教育是个慢功夫,生命是个从容的过程,每个微小的细节都会带给孩子们深远的影响。
愿孩子们能够快乐幸福的长大,愿天下父母能够懂得孩子,真的有能力去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