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疯传朋友圈的一段视频,估计大家都看到了。
10月10日晚6时许,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头车来车往,很多人从城市某处,赶往那个叫家的地方。
江苏无锡,312国道上海方向锡港路高架桥下,绿灯亮起,大货车、面包车、小轿车,亮着车灯,依次从桥下经过。
灾难,突然从天而降。
高架桥断裂坍塌,瞬间坠落,将两辆恰好经过此处的小轿车,碾压于桥身之下,也将一辆闯红灯即将过桥的三轮车车主,从死神身边推开。更将所有途经此处,目睹灾难的人们,吓得魂飞魄散。
(高架桥坍塌时,监控拍到的视频)
生死一线间。
高架桥坍塌那一秒,不幸恰好经过桥洞的人们,是谁家的女儿或儿子、爸爸或妈妈、丈夫或妻子?这个悲伤的晚上,他们遭遇飞来横祸,碰上死神灾魔,有家却回不去。
侥幸已经通过,或尚未通过桥洞的人们,只因猛踩了脚油门早过了一秒,或发了个癔症晚过了一秒,而从灾魔手中逃脱,成了能如期回家的幸运者。
就像,事故发生后,有位获赞6.5万的网友留言:
6点06分塌的,闺蜜05分从桥洞经过,真的太可怕了,她怀有身孕,菩萨保佑(更多人)。
01
10月11日,@无锡发布 通报无锡高架桥事故已致3死2伤。
据了解,白色小车上的遇难者王某是四川人,来无锡多年。他是一名单亲父亲,有一个16岁在读初三的女儿。
王某的邻居告诉记者,王某一家是四川人,来无锡好几年了,他是一名单亲父亲,女儿16岁,现在读初三。
事发当晚邻居们上门安慰女孩,女孩哭得稀里哗啦,看到视频中父亲的车牌站都站不住,也不肯吃饭,女孩的姑姑和表哥也赶来了,民警也在安慰她。
事故造成的3死2伤中,有一对是母女,那是她们每天回家的路。
逝者的亲人告诉记者,他的表姐今年刚到而立之年,个性温婉柔和,对孩子的爱让她坚持在教师岗位近十年。表姐给侄女取小名艾米,英文中是娇小可爱的女孩。艾米刚上中班,还在会提醒长辈吃零食前要洗手的年纪。
“还好,我这个总是不怎么近人情的舅舅,每次都记得给她带些甜食,也算留下些许可爱的回忆。只是不知道上次的蔓越莓绿豆糕合不合她胃口,下次,算了,还有什么下次呢。”
在对表姐和小侄女的悼念文章中,他写道,“生命的重量,比我们的想象重的多。比超载车辆重的多。比坍塌的大桥重得多。”
02
看这条新闻,心里真的说不出的难受。
很多人在祈福,在感慨,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放下忙碌的工作,去思考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避免意外和生老病死。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就在上个月,“90后”电竞选手若风立下遗嘱的事情上了热搜。
年纪轻轻有必要开始考虑“身后事”了吗?这是年轻人对死亡的焦虑,还是更能以平常心、理性看待“死亡”?
在很多人印象中,立遗嘱是那个颤颤巍巍的老年人的事,再不济,也是上了岁数的人该去思考的事。
但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提前行动,早早立下遗嘱。
彭子臣,今年刚刚35岁,有个温馨的小家庭,孩子刚满两岁。2018年10月,他完成了立遗嘱预约,预计在2019年3月办理登记手续,他希望把遗产平均分给妻子、孩子和父母。
房子、车子……提起“遗产”,这些大件立刻会闪现在脑海。但如今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抱歉,你落伍了!
或许你很难想象,余额宝、微信钱包甚至游戏账户,都能被写在年轻人的遗嘱清单上。
据介绍,前来订立遗嘱的年轻人有些拥有大量财产,有些家庭关系复杂,还有一部分是从事高危职业……
一份遗嘱也许只有寥寥数语,却能体现出人们对生死、财富和法制等问题在观念上的巨大进步,所谓只有看透生死,才能更好笑对人生。
这也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如今年轻人存在的安全焦虑——生活不确定性增加,转型社会竞争压力大,内在的皈依感缺失……每个去订立遗嘱的年轻人,内心大概都有自己的苦衷。
03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身后事”是比较避讳谈论的一个部分,但当你真正走进中华遗嘱库时,你会发现:人们对“生死”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着……
据2018年3月公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近几年来,咨询、预约立遗嘱业务的民众数量大幅上涨。如今,在中华遗嘱库,已完成流程的遗嘱,已达到8.2万份。
“立遗嘱”不仅是对身后事的提前安排,更重要的是对亲情、财产和人生无常等问题的理性思考。
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改变。“我们都不会用去世这个词,都是用百年之后来代替。”
而工作人员也曾去观察过,他们提及这一用词时,人们的微表情,从有一点点不舒服,到现在的完全不介意,“能够感觉出来,大家真的是越来越开明。”
“立遗嘱”是对身后财产等事务所做的交代,也是为别人省去麻烦——在“遗嘱”的保障下,预先避免家属间因为分遗产而导致纠纷,也是对家人最大的爱和保护。
“立遗嘱”这件事在一般中国人的生活中不普遍,好像是电视剧中有钱大家族为了分配遗产才会发生的事情,大多数中国人避讳谈生死,好多老人觉得立遗嘱比较“触霉头”,但意外比明天哪个先到?谁也不能保证。
随着新一代人对待家庭和财富的观念转变,“立遗嘱”也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 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体现。
越是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国家,“立遗嘱”的观念就越成熟和普遍,就连首富比尔盖茨也早在2003年就立好遗嘱把大部分财产将捐给了慈善基金。
普通人的“遗嘱”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社会意义,但早立遗嘱也可日后减少社会纠纷,有助于形成更加法制化的社会风气。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财富的积累,“立遗嘱”必然将成为成熟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待生存风险的理性处理方式之一。
活着,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人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好好活着。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珍惜这段旅程。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