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定义及特点
定义:散文是文学的一大样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为“散文”,这是广义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散文讲究真人、真事、真心、真情。
特点:形散神聚。“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神”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集中、统一的。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按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1.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叙事散文在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2.抒情散文:着重表达作者情感和主观体验,常借助意象或情景抒发情感。如《白杨礼赞》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进而赞美了像白杨树一样坚守在中国北方土地上的军民。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常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均为典范之作。
4.哲理散文:通过具体事物或现象展开理性思考,揭示哲理或人生感悟。如鲁迅的《灯下漫笔》劳伦斯的《鸟啼》。
三、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1.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语言写作时运用的表达方法的集合。它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反语等。
2.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散文常见的是前四种。
3.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象征、抑扬法、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衬托、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对比等。
4.结构技巧:主要指文章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特色,包括文章内容安排的主次、详略、繁简、取舍等。
结构技巧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线索、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