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告诉我说,前额叶控制理性,而喝酒可以减弱生理上对理性的控制,所以一般来说,酒后吐真言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不过吐到什么程度,以及在什么状态下吐,就是喝酒的学问了。
巧了不是,我刚喝了酒,且不是自己喜欢的酒局,微醺迷糊间,也许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
今天下午是一个单位局,除了同级别的几个负责人,还有董事长以及两个几个副总。一般来说,这种酒局都给我很大的压力,因为你不知道其中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只是被动的参与其中,也就说明你要随机应变,并不违背酒局的初衷。
但是初衷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所以整个过程不但要在合适的时候发声,而且要知道在什么时候闭嘴,又要跟上喝酒的节奏,而且要做到不出头不抢风头不冒进不猥琐,简直是太难了。
而如何做到呢,只有一个可能:别喝醉,对抗酒精对情绪抑制能力的释放,保持最后的绝对理性。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酒桌上说不合适的话,做令自己令别人尴尬的事,进而学会在别人都迷迷糊糊的时候,适时的充当那个理性的人,完成一系列分析,判断,铺垫,开花结果的沟通过程。
太累了,不是吗?
这还没完。结束之后,保持了全过程绝对理性的我,还要把最后一个人送走,不管是送上车或者送到家,都是应该做的,因为这才是酒局的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我呢?因为我能喝?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扪心自问,可能都不是。我只是觉得酒局上大家都在放飞自我,坦率的说,可能很少有人会记得期间发生的细节,但是作为一个蓬勃的氤氲的混乱的扭曲的时空环境,期间发生各种异常的可能大大提升,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让这个时空环境受控,不要出现任何在醒酒后让自己懊恼喊出“我靠”的可能,至少这个我靠不要出现在我身上。
那这酒局的乐趣又何在了呢?想来想去无非三种可能,即通过喝酒达到沟通目的的乐趣,通过喝酒进行心情放松的乐趣和通过喝酒满足生理需求的乐趣。
其实不止是国内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把饭局作为重要的沟通平台,会议室里正襟危坐无法说的话谈的事,在餐桌上的觥筹交错间,就显得更加适宜,如果再加上酒精的熏陶,气氛毫无疑问会更加融洽,关系也会在一杯接一杯的过程中变得称兄道弟起来。此外酒精还可以大大降低人们的戒备心,那么还有什么场合能提供更加高效的沟通平台呢?至少从目前看来,结合人类历史的发展,酒局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个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双方能够在微醺间达到沟通的目的当然好,但如果双方喝到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不知道谈成的事情是不是还作数,或者处于规避再见面时的尴尬,直接影响了长远的关系,也是不无可能的。
第二种喝酒的乐趣是我本人喜欢的,在一个空闲的时间,自己选几个小菜搭配随便的什么酒,让心情首先放松下来,以一颗期待的心去感受美食带来的愉悦以及伴随着的心情放松,体验从心底慢慢升腾起来的满足感……世界都变得美丽了,生活也变得更加富有色彩了,嘴角不自觉的也开始有笑意了。整个人有一种被打开的感觉,对外界的防备慢慢降低,准备好迎接一切崭新情绪的冲击:可能是爱情的甜蜜,或者是友情的担当,乃至热血的家国情怀抑或绵密的旧闻琐事,都会让自己的感受被放大。而在中年的当下,又有什么能比重新感知自己内心的柔软、敏感而更让我们的生命充满诗意的呢?
T当初告诉我说,如果没有音乐与酒,真不知道人类要在何处安放那蓬勃的爱意了。现在看来,确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