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这一代而言,家庭好像是一个略带沉重的话题。家似乎并不像父母口中的“旧时代”那样,总是一个充满着暖意的地方,更不是一个坚实的依靠。它其实很脆弱,很容易的就崩塌掉。
身边有不少经历过父母离异的朋友,相比起来,他们似乎显得更加独立,更加潇洒,但同时也更加对亲密关系充满了怀疑。几年前和一个朋友在除夕夜打电话,他说因为父母都在各自的情人身边,而自己却很尴尬地不知道该去哪里。
直到现在,她也没有找到那个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家”,现在她逢年过节,每到一家团圆的时候,就一个人背上行囊云游他乡,或许这就是她的归宿吧。
这两天恰好看了这么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与其说家庭,不如说是家破碎之后的故事。《无爱可诉》,名字听起来就足够让人皱眉
十多年过去,于是生活变成了这个样子。母亲一直在玩手机,孩子躲在房间,丈夫心不在焉。丈母娘独自居住在莫斯科的乡下,好多年没有往来。电视上播放着经济衰竭的新闻。
不该发生的婚姻,不该发生的“爱”,不该促成的父亲与母亲,这个不该出世的孩子,消失了。
习惯性的埋怨和争吵后,夫妻两人开始疯狂寻找。他们开始满大街找他,漫无目的,警察帮不了他们什么,只是推荐了一个义工组织。但寻找失踪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就像是锁匠修锁、文员打字一样的工作。
“那湖里呢?”父亲指着前方问他们。
“我们不找死人,你可以联系搜救队”。留他一人在湖边毫无办法地皱着眉。
雪花一直在飘散,沉默的开车者,广播播放着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末世。
镜头一闪而过,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那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少年尸体。虽然母亲声嘶力竭地坚称那具残破的尸体不属于阿廖沙,但我们最终也并不清楚到底是或不是,我们只知道,阿廖沙再也不可能被找到了。
他彻底地消失了。
没过多久,小孩子房间的壁纸被撕下,工人用油漆将残余的部分掩盖。
在这些穿透力极强的画面背后,隐藏着一个叫做俄罗斯的庞大体系。即便1991年苏联解体,它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是世界的大多数。“人不能在没有爱的生活中继续生存下去”,但他们却照样过着“无爱”的日子。
在电影的结尾,母亲攀附亲贵,嫁给了一个秃顶的富翁。她仍然一直在刷手机,他也一直在看电视。父亲和情人生活在一起,有了一个新的孩子。但生活依旧沉闷,孩子仍旧累赘。
这个现实却不仅仅只存在于俄国,每个问题家庭都潜藏着各自的郁结,它闷声潜行,逐渐扩散,最后在某个时刻轰然爆发。
就像电影开始和结束时的那段钢琴,突兀,单调,没有旋律,只是单音节的反复。不高不低、平平无奇的一个音节,随着高音的渐强,低音部也出现了一个同样沉闷的音符,紧挨着前者发出闷响。然后蓦地,在音量变强到让人感到刺耳的瞬间,一切变回死寂。
我连爱自己都精疲力竭,又怎么来爱你,我大概一辈子也无法真正的爱一个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