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W尤里帝国战记——第三部:帝国一统史(第21集)
前174年冬季,59岁的高加索王、胜利勇士、传奇英雄奥卢斯-李西尼亚努斯*忧郁者开始在东部港口大城市阿萨基亚行省整编部队,为第二阶段的大战做准备,并同时将这个消息呈送给了首都亚雷提恩和阿兰尼行省。
帝国大后方的西班牙地区也大量铺设石路,来增加贸易,以便对前线进行更好的经济支持。
[阿尔塔沙特防守战]
高加索沿线阿尔塔沙特行省,残存的埃及东部方面军小股部队(214人)在将领涅克坦布(量产)的带领下妄图做最后一击。
被奥卢斯麾下部将守军指挥官奥皮乌斯击败,涅克坦布战死,至此,整个埃及东部方面军被全部歼灭。
[亚历山大城郊之战,阿庇乌斯-奇丑人生最后一战]
尼罗河三角洲,最后一座敌城亚历山大。
帝国名将阿庇乌斯-奇丑率部(237人)兵围城池,对当地的两支敌军小股部队进行攻击。
敌将帕米尔(量产)所部243人与麦利列小队(81人)进行殊死抵抗。
最终,两人被先后斩杀,阿庇乌斯所部伤亡14人,歼敌269人,仅有55名敌军溃散。
这也是阿庇乌斯-奇丑人生的最后一场战斗。
为了更好的完成战事对接,阿庇乌斯决定等待锡瓦方面的援军抵达之后再进行最后的决战,是以迅速下令自己的侄子维比乌斯-尤利乌斯二世与刚刚成年的孙子纳姆里乌斯-尤利乌斯二世兵分两路向尼罗河三角洲南、北两个方向移动。
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就是这短短一年,却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两代将星陨落]
公元前173年冬季,就在两路援军即将抵达之时,帝国却发生了两件悲怆不已的大事。
身在贝拉索拉行省的帝国早期名将盖勒里乌斯-吉达和亚历山大城外的北非西部军团统帅、帝国名将阿庇乌斯-奇丑同时去世。
这个消息让举国震惊,孤立无援的阿庇乌斯所部也只好退守孟斐斯行省。
在这以后,阿庇乌斯皇帝下令为两位英雄名将举办了长达一个月的丧礼。
与二人并肩作战过的维比乌斯二世和科尼留斯-马塞林更是悲痛不已。
前172年夏季,噩耗还在继续,斯卡拉比斯总督奥卢斯-阿米阿努斯去世。
这一年,也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若干件大事都将发生。
首先,小亚细亚中线战场,在彻底扫除外部威胁之后,科尼留斯-马塞林终于率领自己的精锐军团向数年前同袍死守的安卡拉镇再次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由于小亚细亚南部地区的敌人不断向安卡拉一代集结,为了防止再一次徒劳无功。
科尼留斯将军迅速向朗图路斯-鲁里亚努斯发出了“东南围猎”的邀请。
接到消息的朗图路斯立刻率部响应,自珀加蒙起兵,向安卡拉行进。
这也意味着,小亚细亚战场进入了最终决战的阶段。
[安卡拉大战]
当再次来到这个伤心地,科尼留斯的面上显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
麾下将士更不乏曾经与将领科尼留斯(量产,战死)并肩作战的老兵。
此时的安卡拉附近集结着三支埃及部队。
还有一支部队径直望着朗图路斯赶来的方向开去,大有将两支帝国军团全歼的架势。
科尼留斯-马塞林毫不犹豫的选择对安卡拉镇发起进攻。
守将沙巴塔卡-卡萨罗斯所部(437人)与城外的图坦科米兵团中队(564人)立刻进行防守。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71岁的科尼留斯挥舞着指挥剑,在冲锋之前仅说出了简短的一句“血海深仇,旨在今日!”
接下来,便是一场尤为惨烈的对决。
投石机击穿了城镇的木栅围墙和大门,并竭尽全力的将火石施加给了这座城镇的建筑和试图阻击的敌人。
当大军入城之时,安卡拉镇已经沦为一片火海,敌人的尸首和建筑燃烧在了一起,场面颇为惨烈。
两军在城门内侧展开第一轮交锋,曾经亲手斩杀部将科尼留斯的夏巴卡-卡萨罗斯被军团步兵乱刀砍死。
紧接着,在投石炮火的掩护下,大军乘胜追击,最终在城镇广场的对决中将赶来支援的守军尽数歼灭。
歼敌1000人,伤亡207人,安卡拉镇之战大胜。
望着满目疮痍的城镇,科尼留斯将军不禁思绪万千,数年的憾事得以圆满,两位兄弟的大仇也得以还报。
安卡拉大战之后,帝国第一名将科尼留斯-马塞林因步兵军团的卓越指挥天赋,以及往昔从无败绩的军旅生涯,成为整个RTW世界公认的传奇将领。
[小亚细亚西部灌木丛地带之战]
在离开珀加蒙后,朗图路斯-鲁里亚努斯带领着重新整编,由十二队步兵百人队(六支早期军团步兵、六支军团步兵)、两支骑兵半百人队(一支罗马骑兵队和一支军团骑兵队)、一支雇佣长枪兵百人队以及统帅精锐骑兵卫队组成的朗图路斯军团途径安卡拉镇附近,向小亚细亚东南部开赴。
这个时候,原本准备驰援安卡拉,却在战役开始之前发现朗图路斯所部的埃及小亚细亚联合第二方面军奇亚加强兵团早已火速朝着既定之敌杀来。
朗图路斯见状立刻迎战,双方在满是灌木的地带展开大战,一番猛烈的对抗之后,敌将奇亚死于统帅精锐卫队骑兵之手。
大战在正午时分结束,炎炎烈日之下,朗图路斯军团将士汗流浃背的庆祝着胜利,此战歼敌849人,自损146人,以绝对的优势彻底击溃了对手。
[尼罗河入海口亚历山大城之战]
北非地区前统帅、帝国名将阿庇乌斯-奇丑逝世之后,他的孙子纳姆里乌斯-尤利乌斯二世快马加鞭率队赶往战场。
由于战事急迫,这位年轻的将军甚至没来得及参加自己祖父的葬礼,便直接打响了自己军事生涯以来独当一面的第一仗。
自从锡瓦防线彻底消耗了敌人主力之后,尼罗河一代已无大规模战役。
彼时在亚历山大附近负责寻访的埃及部队不过三百余人。
亚历山大守将塔哈尔卡急忙向城外驻扎的伊塞诺费特战队发出求救信号。
在探明负责攻击的罗马主将原来是个刚刚18岁的毛头小子自后,两名敌将充满恶意的打算将怒火发泄到这个小家伙身上。
他们并不知道,这位看似少不更事的名将嫡孙自从十六岁之后便常常以骑兵小队长的身份隐藏在两位长辈的军阵之中,经过不算太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本就对战阵比较痴迷的他早已摸清了对手的套路。
与长辈不同的是,纳姆里乌斯几乎全程都隐藏在军阵之后,作为推崇“主将当以谋略制敌,而非逞一时之勇”的“儒将派”,他爱惜自己的性命超过麾下的士兵。
在骆驼骑兵的掩护下,根本没有搭建攻城器械的少量罗马骑兵队先是收到了绕袭死战击溃外援的命令,并最终斩杀敌将伊塞诺费特,并尾随着溃败的敌人以几乎不可能战胜的几率混进了城中。
很难想象,城门上的火油和弩箭几乎要了两队骑兵的性命,但纳姆里乌斯关心的,仍然是规定时间之内为什么还是没有占领城门。
最终,大军冲破敌人“溜”进了城中,在城门之内斩杀了原本打算接应援军的守将塔哈尔卡。
纳姆里乌斯的军令严苛,但却实现了将伤亡降到最小。
事实证明,他的新战术是对的,以12条性命换取了守军294人,这笔买卖很划算。
战役规模不大,但却让阿庇乌斯之孙一战成名。
这位年轻的将领运气十足,不但以奇谋和微弱伤亡拿下了敌人的巨型城市,更占领了人尽皆知的古代奇迹——亚历山大的灯塔。
在此之前便一直流传着一句军士谚语:“不管是谁,只要有幸将灯塔和狮身人面像收入囊中,就等于手握整条尼罗河流域的经济。”
而今,这对爷孙坐到了,纳姆里乌斯不单单成就了自己,还弥补了已故祖父的遗憾。
{本集完}
【登场人物】(按出场顺序)
奥卢斯-李西尼亚努斯
奥皮乌斯
涅克坦布(量产,埃及)
阿庇乌斯-奇丑(落幕)
帕米尔(量产,埃及)
麦利列(量产、埃及)
纳姆里乌斯-尤利乌斯二世
维比乌斯-尤利乌斯二世
盖勒里乌斯-吉达(落幕)
奥卢斯-阿米阿努斯(落幕)
科尼留斯-马塞林
阿庇乌斯-帕布留斯
朗图路斯-鲁里亚努斯
沙巴塔卡-卡萨罗斯(埃及)
图坦科米(埃及)
奇亚(埃及)
塔哈尔卡(埃及)
伊赛诺霏特(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