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一个传统企业切入机器人行业的思考

全文共890字,阅读约需要3分钟。


案例介绍:某公司C,长期从事整线设备的研制与销售。公司发展,国内食品包装所需要的专机设备自动化程度已很高,但在整线的运行中,依然有部分工位需要人工操作,如灌装生产线中的理瓶等对于柔性化要求高,无法摆脱人工。医药、食品、家电等行业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这些工位对于柔性化程度要求高,已不是行业专用的通用设备可以解决。

正是基于下游企业对于自动化柔性生产的需求,公司C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专注于基于机器人的非标柔性化自动化方案的解决。随后,公司C先后研发出四款不同的并联型工业机器人产品,最高速度节拍可以达到每分钟180次循环节拍。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电子等生产领域的分拣、装箱、检测、装配等作业环节。产品问世以来,已经与宝洁、蓝月亮、伊利、格力等公司开展合作,签下大量订单,在细分市场快速实现了盈利。

案例分析: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机器人,就是在工厂干活的,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已经出现了垄断巨头,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四家;一类是服务机器人,不在工厂干活的,辅助人或者帮人干点事的,例如家用机器人,各种机构预测社会很快由由IT时代进入RT时代。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是:国内的产业链水平低,在技术层面国内公司远落后于国外巨头公司。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成为世界第一。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饱和,恰恰是崛起的中国市场拯救了国外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但是,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十年以内也会处于饱和状态。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各种机器人产业园和公司如雨后春笋,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处于“烧钱”阶段,短期内盈利困难。

国内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与国外的竞争,笔者认为可以向公司C学习,在细分行业领域深耕。细分领域的特点各个行业都不同,国外的巨头的通用性产品无法到达的“窄缝”市场,将是国内机器人公司的机会。企业必须非常了解这个细分领域,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实现快速盈利。熟悉行业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是这类公司的竞争力所在。在积累了一定技术和资金以后,再向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延伸。

一句话总结:从细分行业应用着手,借助熟悉工艺以及市场的优势,深耕细分行业,是中国企业切入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有效路径之一。

本文所有权归孔博士所有,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孔博论智能,包你能看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机器人领域现状与发展 随着德国“工业4.0”的不断推进,机器人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生产自动化成为了...
    努力MAX阅读 2,950评论 0 17
  • 当我年长到24岁的时候,拥有的只有一句话“越长大越孤单”。 微信里面2000多个好友,当想找一个人去谈...
    叶惜阅读 272评论 0 0
  • 文图/应志刚 经历了一个酷夏,秋扑面而来。我知道,我该寻找一处僻幽的地方,好好放逐自己的灵魂。 前些天我去了望亭。...
    文艺范流氓阅读 181评论 0 0
  • 如果说时下潮流是随着引潮力不断拍打在大西洋海岸线上的洋流,那美式复古文化就是遍布在布鲁克林街区的Barber Shop。
    十八羽阅读 336评论 0 1
  • 在人类本性中。始终有三大非理性怪癖作怪: 1.我们总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2.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
    唐花花阅读 2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