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之宸的第191期分享,预计3分钟读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如果问你世界上最难搞的关系是什么?
大部分人可能会说婆媳关系。
其实在所有关系里面最难搞的不是夫妻关系或者客户关系,而是与孩子的关系,尤其是熊孩子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孩子作为一个未成年的特殊群体,他来到人世间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其实他都不是,只是按照结果选择,来被动的干,干他该干的事情。
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能干出,也只会干出什么样的事儿。
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本书的作者安东尼·比格兰花了整整40年去研究孩子。
本书的重点内容,有三个:
第一个是这个“结果选择”理论,它的含义和要点分别是什么;
第二个是从这个理论角度看,我们给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
第三个是作者给我们提出的具体建议。
一、结果选择
所谓“结果选择”,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非常现实的,人类的行为规律,是按照一件事情的结果,来反过去组织他的行动,最终形成性格和人格,说的形象点,人类就是“结果的奴隶”。
孩子的性格和人格是通过周围环境提供给他的“结果导向”一点点积累的。
作为家长要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孩子第一次出现打人行为,我就不给他更多的注意力,或者避免过度反应,继续心平气和,你想要的不就是关注吗?我这里呀,偏偏就没有。孩子发现暴力无法产生任何的附加值,下次,使用暴力就不会是他的选项了。
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最大问题就是:强迫。
特殊的强迫也叫冷强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冷暴力”。
由于强迫直接违反人类的“结果选择”,联想到“打枣理论”,因此是一种完全扭曲的、反人性的手段,会令人非常痛苦。
这样扭曲下去会三种不同结果:
1.在强迫的过程当中,孩子还没有完全就范的时候,会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
2.强迫过后,好了,孩子他终于彻底低头了。
下一次孩子一旦在生活里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强迫就会立马成为他对待别人的重要选项——他会跑过去强迫他的同学、小伙伴,甚至是以后的人生伴侣、职场同事,社会陌生人。
总之他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强迫他人,以达到自身目的的机会。
启示:这让我想起大人经常提到的小孩子都会有样学样,所以大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特别关键。
3.强迫带来的持续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会形成孩子的反社会人格,比如酗酒、打架、吸食毒品等。
三、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去给孩子树立规矩?归根到底就是学会使用结果选择,多引导、理解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
有以下3个建议:
1.关于“儿童成功学”的问题要不得,套在孩子身上反而进步更慢,会产生抑郁和愤怒的人格特质。
可以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成绩,重点在于一定培养孩子的“选择学习”和“自主学习”这两个能力。
2.关于“吼孩子”的问题。要避免,分两步走:
首先,先给孩子充满爱意的关注,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再加以正面引导,尝试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可以用二选一方式引导,当孩子做对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表扬)
3.给孩子快乐的“立规矩”。
游戏1:良好行为游戏——分组,小小游戏比1000条挂在墙上的纪录都有用。(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
游戏2:技巧核游戏。(非语言信号)
方法3:语言鼓励孩子。(表扬时注意方法)
方法4:引导孩子直接面对自己强烈的情感。
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强迫我们,等到我们当了父母依然又去强迫孩子,等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继续用强迫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一代又一代,如此反复,就成了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通病。
从现在做起,请我们一起努力,从自己做起,从孩子做起,让不被强迫的温暖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