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我用这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无声告白》。
故事概要
李太太想变得与众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想努力摆脱外婆对她的期待——成为一名标准的美国家庭主妇;李先生做为一名亚洲移民的后代想要的是合群。然而三个出生的孩子让李太太不得不放弃成为医生的梦想,将照顾孩子和丈夫作为她生活的主要内容;李先生因为种族特性始终也没有被当成个收人欢迎的合群的美国人。李太太反抗过,在大儿子快上小学,大女儿快上幼儿园的时候,选择离家出走继续攻读未完成的医学学位,但是最后因为怀上了小女儿最终屈服;李先生作为大学终身教授则出轨了一位同是亚裔的研究生助教。
两位家长郁郁不得志的结果就是费劲心思让他们的孩子完成他们的期待,三个孩子,哥哥内森,姐姐莉迪亚,妹妹汉娜,莉迪亚因为声称扔掉了奶奶的烹饪书被李太太认为是实现其期待的最佳人选。从次以后,每年生日妈妈给她生日礼物都是和成为医生有关的书籍,爸爸给她的礼物都使他受欢迎的东西。李太太曾经的离家出走给莉迪亚造成了不小的心灵创伤,为了挽留母亲,为了维持家庭幸福,她用“是的,我愿意”来回答父母对她的所有期望。实际上,虽然她时长表现得很优秀,莉迪亚从来没有真正的喜欢过妈妈让她提前上的课程,也从来没有真正的朋友。她对父母笑,是因为怕家庭破碎,从来不是因为开心。
与此同时,哥哥和妹妹几乎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一直理解莉迪亚的哥哥收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也没有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终于言语反讽莉迪亚。这个世界上唯一能理解她的人也离开了她,一个黑夜,莉迪亚选择重新开始,走入了离家不远的湖中。
读后感触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这本书书封上的一句话,本来的期待是看看故事中是如何摆脱的,然而和摆脱有关的仅仅是妈妈曾经对于家庭主妇的反抗,本书的女主莉迪亚基本没有反抗过。莉迪亚是自始至终的完美顺从,如果从来不曾反抗,又何谈摆脱呢?
或许是莉迪亚太强调家庭的和谐,以牺牲“真正的自己”来换取家庭的美满。但是,不值得。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小时候,当我发现我拿回奖状爸妈就会一起夸我,心情变好不再打架后,我便开始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取得好的成绩。但是这样的目的并不是全部,我好好学习拿奖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喜欢学习,而非完全取悦家人。我自私得认为,这个世界上值得取悦的,永远只有自己,因为能控制的,也只有自己。取悦别人,往往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只有取悦自己最可靠。
我的看法有点歪,毕竟本书抨击的是这种压迫式的家庭教育。但是在这种丧失人格的教育在中国遍地开花的时候,我们作为下一代总应该有点应对的方法,而不是任由这样发展。如果自己都不想改变这种局面,又何谈摆脱呢?
最后,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教育是,不想笑的时候,就不要笑。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不习惯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