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读过王尔德的任何文学作品,却对这句话记忆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前一阶段状态不好,大宝推荐了《了不起的我》这本书,刚好同事的书架上有这本书,遂借来读之,读完之后有些感受。
最大的感受是幸福,因为发现我竟然远比自以为的更爱自己,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许有人会跟我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活的很拧巴,一方面很自卑,一方面又骄傲,自卑自负来回切换,却始终不爱自己,对自己不满意,一心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用自己的不完美和别人塑造出来的完美比较,总是紧紧的握着拳头憋着气,活的紧绷又时常会歇斯底里。但是读完书之后发现,虽然我仍是不完美,可是我却爱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改变,但就是爱自己,当然,我也很感谢过去的自己,虽然辛苦,可终归成就了现在的我。不是说现在的我很好很优秀或者很完美,只是我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点,也能欣赏自己独特的美,人不正是因为缺点才显得可爱吗?
很难讲清楚如何做就能爱自己,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对自我认知的修正过程,也许有的人从小就获得全方位的爱的浇灌,从来没有这个烦恼;也许有的人要经过痛苦的自我否定剖析和探索,才能治愈曾经的自己,最终爱上自己;也许有的人还在经受反复的折磨,一心想要从别人身上找到答案却不得其所。但是我想,多读一点书,发现自己并不是个案,偶尔用宏观的思维思考,去尝试自己明明想要却因为害怕失败而说不感兴趣的事,也许会有帮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是也不是那么的特别,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我们都会逝去,到那时,现在的一切似乎都不值一提,这是事实,当遇到什么觉得无法跨越的困难的时候,想想这个,也就不觉得当下的困难有什么了。不是只有翻过眼前这座山才是解决困难,绕过它也是。
其实人的烦恼都可以用两句话来解决,那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些自私,可是自私有什么不好么?在同样的条件下,自私的人有更大概率活下来,有更大的概率获得更好,人首先要爱自己才知道怎么爱别人,给别人的爱才不会让人有压力,也不会进行以爱之名的绑架,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也不关心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强求别人跟我的看法一样。
读书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但是当书中的某些文字与自己过往的经验契合的时候,就会引发感触甚至激发灵感,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意义,以下是触动我的书摘: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你过去怎么样现在是什么样都不重要,如何在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据、优化自己的算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必着急定义自己,不必为每次的交手结果而沮丧,更无需在意他人的评价或社会的标签,人生一次,好好体验呀。
解决问题不应该成为行动的动力,我们热爱的、想要实现的东西才是。
——反思了一下为何自己每次减肥初见成效就开始放纵,确实是将解决问题作为了行动的动力,比如计划减10kg,当减到5kg的时候就觉得要犒劳自己,动力也不如最开始立flag时那样足了,然后就在±5kg反复循环。所以现在不再纠结于要减多少斤了,我希望自己能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和坚持锻炼都会成为不计较短期回报的习惯,如果哪天吃多了或者熬夜了或者某一段时间不想运动也没关系,没必要因为这些而感到内疚甚至过分苛责自己,毕竟偶尔的失控,才能维持更长久的平衡。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把别人的事情留给别人操心,我们也许就不会担心别人的评价。那些来自人际关系的烦恼和羁绊,就不会那么让我们困扰。
——遇到害怕、担心、忧虑、愤怒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先问问自己,关我什么事,如果不关我事,那我还关心什么呀,摊手~
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也没有人能完全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我们总说,这是“我的”家人、“我的”恋人、“我的”孩子、“我”最好的朋友,就好像我们拥有某个人一样。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我们只是在各自的旅程相遇,彼此同行。这种相遇又长又短,最终我们还是会分开,各走各的路。
但正是因为别人没必要一定对我们好,才有了感恩的理由。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骗我们,才会有信任。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
——孤独是很多作家和文学作品中会探讨的话题,但是这段对孤独的描写深得我心,独立意味着孤独,孤独却不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反而让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变成一种神圣而美好的选择。我常说,我从来不期待有一个人的出现会让自己快乐,因为让自己快乐从来不是别人的义务,而是自己的责任。
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转折期,他又是如何度过这些转折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有一个人,一生都发展平顺,从未经历过挣扎和难事,那这种平顺本身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挫折,把他变成一个特别平面和肤浅的人。每一个转折期,都在更新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都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和精神,都在给我们的自我增添新的内容。如果没有这些,自我就会变得寡淡无味。
——偶尔也会想,为什么我不能做个傻白甜,为什么要懂很多道理呢,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感到很安慰,毕竟比起成为一个平面和肤浅的人,更想要立体、有深度、有觉知的人生啊。经过考验的人生,更值得过吧,就像打游戏,如果都是easy的人机模式,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一些道理,就没法退回去,假装自己不知道。可是太早知道这些道理,你就来不及展开探索它的过程。你走的歪路不够多,这些道理就没有足够的内容来支撑它。比起这些道理,你知道这些道理的过程才是更重要的。
可是我们没得选。如果有的选,我想大部分时候,我们宁可选择放弃这些精神的成长,也不愿去经历这些挫折和创伤的。可是很多事情发生了,我们没得选。我们能选择的,只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它——是被它击倒、逃避,还是直面苦难,把苦难熬成珍珠。
——回过头来看,那些挫折、创伤和迷茫,都是珍贵的礼物,浇灌出更丰盛的生命。听起来像是鸡汤,只有经历过才明白这些话的分量。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盖世英雄。
P.S.《了不起的我》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一本被名字和装帧设计耽误了好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