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5.1
5.1
5.2
5.2
5.2
5.3
5.3
由题知
总线宽度 = 8 B
- 总线带宽 = 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宽度 = 70MHz * 8B = 560MBps
- 由题可知总线周期 = 总线时钟周期 = 1 / 总线频率 = 1 / 70MHz,
数据传输率 = 每秒包含的总线周期数 * 总线宽度 = (1 / 1 / 70MHz) * 8B = 560MBps = 4480 Mbps这里注意,数据传输率的单位为 bps,位每秒
5.4
5.4
- (1)
- 总线时钟频率 = 总线工作频率 = 33MHz
- 总线带宽 = 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宽度 = 总线时钟频率 * 总线宽度 = 33MHz * 32 / 8 B = 132MBps
- 总线周期 = 3 * 总线时钟周期 = 3 * (1 / 33MHz) = 1 / 11MHz
- 总线数据传输率 = 每秒包含的总线周期数 * 总线宽度 = 1 / (1 / 11MHz) * (32 / 8)B = 44MBps
- (2)
- 总线时钟频率 = 总线工作频率 = 66MHz
- 总线带宽 = 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宽度 = 总线时钟频率 * 总线宽度 = 66MHz * 64 / 8 B = 528MBps
- 总线周期 = 2 * 总线时钟周期 = 2 * (1 / 66MHz) = 1 / 33MHz
- 总线数据传输率 = 每秒包含的总线周期数 * 总线宽度 = 1 / (1 / 33MHz) * (64 / 8)B = 264MBps
5.5
5.5
5.5
5.6
5.6
5.6
5.7
5.7
5.7
5.8
5.8
5.8
5.9
5.9
5.10
5.10
- 键盘
扫描计数器的值
作为键号
,指示键的位置,故扫描计数器的位数 = ⌈ log^2(总的键个数) ⌉,这里键个数 = 8 * 16 = 128 ,故扫描计数器需要 7位 -
键盘ROM容量 = 字符集大小 * 每个字符长度 = 128 * 8 bit = 128B,题中
字符集大小
为128,而每个ASCII字符占用8位,7位数据位,1位校验位 -
CPU从键盘读入的是ASCII码
,而F的ASCII码
= 46H = 0100 0110(A的ASCII码为41H)
- 如果不考虑校验技术,并
按ASCII码位序设计键阵列
,则ROM编码表可省
,此时7位计数器输出值即为ASCII码 - 键盘原理性框图:
键盘原理性框图
5.11
5.11
-
显存最小容量 = 每帧可显示字符个数 * 每个字符的大小 = 72 * 24 * 8bit = 1728 B
这里字符为ASCII码字符,故每个字符8 bit
-
字符发生器(ROM)最小容量 = 字符集大小 * 每个字符点阵规模 = 64 * 8 * 8 bit= 512B
字符点阵每点1 bit,7 * 8的点阵,加上横向间隔1点,故实际存储 8 * 8 点阵
-
显存中存放的是
ASCII码
-
显存每一个地址对应一个字符显示位置,显示位置
自左向右
,从上到下
,分别对应缓存地址由低到高
-
点计数器对
字符窗口中一行的像素点
进行计数,故点计数器模 = 7 + 1 = 8 -
行计数器对
字符窗口中像素行
进行计数,这里的排间间隔
就是每两个相邻像素行的行间隔
,又每行的每个字符纵向8点
,故行计数器模 = 8 + 6 = 14认为点阵的一行是一个像素行
-
字计数器对
屏幕一行中的字符
进行计数 -
排计数器对
整个屏幕的字符行
进行计数
字,排计数器模的计算
-
点频 = 帧频 * 点计数器模 * 行计数器模 * 字计数器模 * 排计数器模 = 50Hz * 8点 * 14行 * 90字 * 30排 = 15120000Hz = 15.12 MHz
1M = 10^6
5.12
5.12
- 打印缓存存放
一行要打印字符的机内编码
,故打印缓存最小容量 = 每行字符数 * 每个字符的机内编码位数 = 132 * 8 bit = 132B(ASCII码8位
) -
字符发生器存放
所有可打印字符的字形点阵信息
,字符发生器最小容量 = 字符集大小 * 每个字符点阵规模 = 96 * 7 * 9 = 672 * 9 bit - 因为有7列,故列计数器位数 = ⌈ log^2(列数) ⌉ = ⌈ log^2(7)⌉ = 3 bit
-
缓存地址计数器位数取决于
每行字符个数
,缓存地址计数器位数 = ⌈ log^2(每行可打印字符个数) ⌉ = ⌈ log^2(132) ⌉ = 8 bit
5.13
异步串行通信中,为什么要在数据格式中,设置起始位和终止位?
- 答:
异步串行通信时,对于像字符
或字节
这样的数据组织,是首尾相接按位传送的,如果不加特殊标记,无法区分相邻的位属于前一个还是后一个数据单位
,因此设置起始位和终止位,对一帧数据头和尾进行标记,以实现帧同步
5.14
image.png
- (1) 比特率 = (有效数据长度 / 总数据长度) * 波特率 = (512 / 513) * 1200Baud = 1197.66 bps
- (2) 比特率 = (7 / 10) * 1200Baud = 840bps
5.15
5.15
- 先写出字符对应的ASCII码,
1为31H,A为41H
,然后添加偶校验位
,然后按照字符编码从右往左
画出波形图,0低电平,1高电平
字符传送波形图 - 波特率 = 每秒传送的所有二进制位数 = 字符个数 * 字符位数 = 240 * 10 = 2400Baud
- 1秒传送2400位,故每个信息位占用时间 = 1 / 2400bps = 416us
5.16
5.16
5.16
5.17
5.17
5.17
5.19
image.png
image.png
5.21
5.21
- 传送一次数据DMA平均所需时间 = 一次传送的数据长度 / 传输速率 = 4KB / 2MBps = 2ms = 2000us
- 主存与磁盘传送32位数据所需时间 = (32 / 8) B / 2MBps = 2000ns,故周期窃取方式占用主存时间比例 = 100 / 2000 * 100% = 5%
- 时钟周期 = 1 / CPU主频 = 1 / 50MHz
- 传送一次数据预处理和后处理总共需要 500 + 800 = 1300个时钟周期 ,总共所需时间 = 1300 * (1 / 50MHz) = 26us,故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时间比率 = 26us / 2000us * 100% = 1.3%
5.22
5.22
- 磁盘数据传输率 = 磁盘转速 * 磁道容量 = 磁盘转速 * 扇区数 * 扇区容量 = 50rps * 8 * 1KB = 400KBps
- 平均等待时间 = (1 / 转速) / 2 = 1 / 50rps / 2 = 10ms
-
认为周期窃取方式一次DMA传送一个字节,则传送一个字节所需时间 = 1 / 400KBps = 2.5us,则间隔的存取周期数 = 2.5us / 100ns = 25个存取周期
第三问
5.23
5.23
5.23
5.24
5.24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