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到过人这一辈子干什么,留了个尾巴: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与兴趣所在。就是认识自己的问题。我打算从两个方面讲起。
这两根方面都是来自我和一个基友的谈话。我问他如何认清自己。他说,“第一要谦虚,第二要自信,第三需要努力懂得多一点。”真是一针见血。前两点总结为客观看待自己,“懂得多一点”则是要达到客观中立所需要的能力。
先讲谦虚和自信。大人物常常虚怀若谷,有人认为这是虚伪。我觉得他们是真诚的。周星驰在一次访谈中说,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了,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没做好。这时一种追求向上的态度。如果不是一直秉着这种态度,他也达不到现在的高度。谦虚不是学霸式的虚伪,而是包容、接纳,追求知识,要求进步的态度。谦虚的反面是自以为是。这世上其他毛病还可以改,唯自以为是的人无可救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有毛病的。自以为是者曾有那么一丁点潜质,可惜浮云遮望眼,“坐井观天,诬天渺小”。而自以为是和自卑,往往又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自以为是者,多半幼时有点点成绩,比如学习好、会弹琴等等,总之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而又未能将这种成绩持续到他长大。昔日引起众人的关注,今日却默默无闻,放不下昨天的优越感,巨大的心理落差下,虚幻出一种假象,以昨日之成就,为今天炫耀的资本。本质上,他们内心是自卑的。因为知道自己究竟几斤几两。然而没有进步的力量,缺乏改观的勇气,下不了吃苦努力的决心,只好日复一日的蹉跎。
所以,人要认清自己,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我始终以为,人其实是可以认清自己的,只是不敢去正视自己的内心,揭开自己的伤疤,太残酷,不忍直视。于是人们都迷惑自己,有的人中毒太深,自己都骗过了自己。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你我当共勉。
再讲第二个方面。谦虚和自信,总归是态度问题。口号喊得响,脚下迈不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认清自己的道路上,“懂得多一点”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手段。要懂得多一点,就要广泛涉猎,多走多看,耐心培养。朱光潜在《资禀与修养》里讲,“莎翁与你我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他所有的资禀,你和我并非没有,只是他有的多,你我有的少”,“天才是长久的耐苦”。可见天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资禀多者加上长久的耐苦培养而来。这长久的耐苦就是培养的过程。要积累正确而丰富的学识经验,要做到两点。一是多读书,二是实地观察体验。即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愈恢阔。”书读的不够多,就容易陷入断章取义的陷阱,或是达不到融会贯通。倘若你读了哲学而不懂微积分,那恐怕“芝诺悖论”你是想不通的。所以检验一个哲学博士是否合格,最好就问他能否科学地解释芝诺悖论。论坛上常有自以为是的人发帖宣称“完美解决了XX数学猜想”,发法常常拙劣的令人发笑。医治的手段无他,回家多读几本书就好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看完书就吹牛逼总是底气不足的,只有亲自体验了才来得真切。实地观察的功用在于增长阅历,吸纳自然界的“气”、“趣”,洞达人情物理。朱光潜讲,“如果要写一个人物,你必须对那种人物的外在生活和内心生活都有彻底的了解。要观察正确,体验深刻,你最好投身他们中间,和他们过同样的生活。”在我没有去过湖南之前,总是认为苗族人是“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由于受电视的影响)。后来我去了湘西才发现,苗寨的景区是要收取“二门票”的,苗寨里的苗族姑娘小伙儿是横兮兮、没好气的。后来听一个在张家界开发景区十多年的老板说,湘西的人很难相处,“匪气很重”,看风景来这里,绝对震撼,要“体物人情”,就不要抱什么希望了。我反而觉得,这不就是体验到的人情吗?倘若你不走一趟苗寨,你如何能体会到个中道理呢?
好了,现在两点都讲完了。那么,你现在是否认清自己了呢?反正我是没有。你愈是深入,就愈发现自己所见所知,不过万千流沙之一粒。认识自己,是没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