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有几件对我影响比较大。我决定静下来反思自己。借着叙事,也把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思所想捋一捋吧。或许以后再翻来看时,时间与经历又会带给我一些很不一样的想法。
敏感话题:
【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戒尺”,即规则。心中有规则,行为才会有规范。而合理的规则,才能更好地确保孩子们的自由。
学校里的新老师开始共读《正面管教》了,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我被当了两次“典型”,都是关于正面管教。只不过,一次算是正面榜样吧,而另一次则有点像反面教材。这两次,都是我。只不过,在我耳边总是有两个“小人儿”在喊话,有时偏向这边,有时就偏向那边……
第一次接触《正面管教》是在刚踏进学校实习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读了好多书:《0—8岁儿童的纪律教育》、《孩子们,你们好》、《第52号教室的奇迹》、《教育的目的》……带上自己的班级以后,我便开始努力实践。我会学着阿莫纳什维利那样和孩子们说悄悄话,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使课堂更加愉快,让每个孩子因为体验学习的成功而快乐。我会努力学着雷夫那样用坚持和信任,引导我的孩子们像更高的阶段发展……
但是,这显然没那么容易,不然,也就不会叫“奇迹”了。现实的情况是,我的功力不够,常常感受到挫败。我的课堂效率不高、偶尔失控;我的班级表现也很难达到我的期许……对于正处于关注生存和关注情境阶段的我,我渐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略微调整。
在又一次接手新班级后,我想我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因此我制定了简明且必要的规则,并一条一条地充分解释,我们达成一致,不断强化。就这样,第一个学期顺利结束,很愉快。但到了第二个学期,就偶有不和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孩子们熟悉环境后,本性开始显露;另一方面学习等各项任务都加重了一些,难免大家都有些急躁。最重要的,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了完全不同的早期教育。他们适合的方法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此时的我,认为对于某些“熊孩子”或者个别一而再,再而三记不住的错误,适度的罚会非常必要。古时,就算是再温文尔雅的儒师,手里也会持一把戒尺,犯错时,一下两下打手心,帮你记住所犯的错误,下次可以警醒。当然,关于这个问题,身边的家长、同事、校长……社会各界一直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我始终相信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只要把握好适宜地尺度,因材施教,有原则,有底线,常常反思,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就够了。
(有点乱,写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表达了什么……)
煽情片段:
【不忘初心,始终热爱】
这学期,随着一群朝气蓬勃的95后新老师陆续加入学校,我感受到了一股热情,好像自己快弄丢的那种热情。从她们身上,我好像看到了最初踏进学校跟班实习的自己和我的那些“战友”们。我们一起培训,一起读书。一起期盼着迎接孩子们,一起商量着备课改课件。常常会因为一节课讨论到很晚回宿舍,发现一个小妙招会激动地和大家分享喜悦,当然也常常会扎在一起吐槽一下班里的“小怪兽”们,互相安慰充满能量……
几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大多都各自有了幸福的小家,在学校一起“周托”的日子一去不返。我们渐渐褪下身上的稚气,承担起了肩上的又一份责任。虽然结伴闲聊的时间少了许多,但我们仍然互相见证,亲密无间。未来很长,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班级、岗位上,不忘初心,始终热爱!